炎热的七月,棚里的木耳还在长,还在长……
抚摸着一朵朵水嫩嫩的木耳,王忠诚心中的希望也在长……
7月7日,位于岳池县石垭镇徐家坝村2组的黄背木耳种植基地里,56岁的王忠诚正在检查木耳的生长情况。近年来,王忠诚通过种植黄背木耳,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木耳大王。
6亩木耳 一年收入10多万元
王忠诚是徐家坝村村主任,长期以来,他脑子里有个观念:群众要致富,干部先带路。为此,他带头种优质果木,养鱼,养鸡……很多在农村实用的致富项目,他都搞过,也赚了一些钱。
2008年,经镇党委、政府组织,王忠诚在什邡认真学习了食用菌种植技术,学习期间,那大朵大朵的黄背木耳特别让他心动。回家后,他信心十足地租下了6亩地,先后投入5万余元,建成了竹架遮阳隔温大棚,装培菌袋6万余袋。
在王忠诚及家人的悉心照料下,木耳的长势良好。就在当年,王忠诚仅是种植木耳这一项便实现了收入10余万元。
技术不硬 连续两年损失惨重
捞到了种木耳的第一桶金,王忠诚一家说不完有多么的高兴。但从第二年开始,王忠诚的运气就不那么好了2009年,由于杀菌不彻底,前后约有1万袋菌袋因杂菌感染被废,损失近3万余元。
王忠诚没有放弃,决定第二年继续种植木耳。
似乎老天有意捉弄。2010年,因同样的原因,又有2.8万袋菌袋被感染,这次损失近10万元,第一年赚的钱及往年几万元的积蓄全赔了进去。看着堆积如山的废弃菌袋,王忠诚只得把泪水往肚里吞,一向支持王忠诚的妻子也气得接连几天没说一句话。
政府援手 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
今年初,正当王忠诚准备拆棚改行时,镇上的领导来了。镇领导得知他家的这一情况后,鼓励他不要轻易放弃,认真总结好失败教训,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为了让王忠诚恢复信心,经镇党委研究决定,由镇财政支持王忠诚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让他东山再起。
这一次,王忠诚专门从什邡请回了3名技术员前来指导,并请来10余名工人帮着装袋。
“要致富,关键还是靠技术。”经过惨痛的失败教训,王忠诚在几位技术员面前十分谦虚,认真地学习并掌握着每一个环节的技术。
如今,王忠诚已采获干木耳3000多斤,预计到今年年底,可采获干木耳上万斤,按现在的市场批发价每公斤26元计算,今年收入10万元应该没多大问题。”
王忠诚种木耳也引起了镇党委领导班子的重视,党委书记王代兵到任不久便来到了他的木耳基地调研。在岳池县享有“农业土专家”之称的王代兵表示:镇党委将在王忠诚木耳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广大农户,组建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力争把木耳产业作为未来几年石垭镇广大农户致富增收的主打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