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专家称之为“实验室技术”的“液态菌种”生产,是食用菌行业的一道难题。黑龙江省尚志市苇河镇农民车斌,经过千百次探索实践,硬是冲破一道难关,把“液态菌种”生产实现产业化,为当地农民提供近亿袋黑木耳生产“液态菌种”。
1997年,时值苇河镇地栽黑木耳刚刚兴起,车斌看好了这一产业,到种植户家跟着学了两天就动手干起来。可他没想到,由于对技术一知半解,连续11天大雨把他的“丰收希望”全部烂到了地里。从此,他埋头专研黑木耳生产技术,并逐渐把目光瞄上了当时还在研究推广阶段的液态菌种生产技术。
车斌说,当时我国对液态菌种研究尚在起步阶段,特别是生产出来的液态菌质量无法检测,经常出现“坑农”现象。经过几年学习实践的车斌,借了33万元购回一台液体培养机,开始生产应用于黑木耳栽培袋的液态菌。由于生产的量小,质量稳定,他当年就赚回了投资。可是产量一加大,问题就多了,因为没有办法检测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卖出去的菌种连他自己心里都没底。
这时,一位知名食用菌专家的一席话又深深刺痛了他:“液态菌种是试验室里的东西,农民做不了。”车斌不服气:试验室的东西,农民就不能做?此后,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培养室里,经常对着不锈钢罐内的菌种发呆,夜以继日地琢磨实验,在原有设备基础上不断改进再改进。仅两年多的时间,车斌围绕液态菌生产、检测技术研发了10多项国家技术专利,终于成功打破行业权威人士“液体菌种是实验室技术,农民不可能掌握”的预言,实现了液态菌种生产性能稳定、可检测的梦想。
据车斌介绍,现在他们生产的“液态菌种”在出厂前就可做到通过“镜检”掌握产品质量,在木耳栽培生产中深得用户喜爱,这是因为用液态菌种生产一袋栽培袋,菌种成本仅为3分钱,而用普遍使用的试管菌,每袋成本高达0.9元。目前,车斌的液态菌种已实现工厂化生产,今年可为近亿袋黑木耳栽培袋提供“液态菌种”,占尚志市黑木耳生产总量的近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