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嘉荫县建华村通过发展木耳养殖,变成名副其实的“袋栽木耳专业村”,从县里最贫困村变成如今的最富裕村。
近日,记者在建华村看到,整个村子都是成排蓝色屋顶的砖瓦房,家家房顶都有太阳能热水器,屋里生活设施、电器陈设都与城里人无异。村里无处不在的成片养殖的袋栽木耳成为这里独特的风景。据介绍,就是这袋栽木耳把整个村子带出了贫困。
建华村村主任杨玉玲告诉记者,建华村有耕地面积1600亩,人均4.16亩,均为白浆土,土地贫瘠, 粮食产量低。多年来,建华村村民依靠土地的微薄收入和采集山特产、打短工维持生活,生活水平较低,人均年收入只有700元—800元,是该县73个村屯中最穷的村。2000年,通过考察,发现东宁县发展袋栽木耳的经验值得借鉴,建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致同意把发展袋栽木耳作为发展建华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当年,村党支部书记王成海、村主任万喜就投资1万元率先种植了2万袋,在农委有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当年纯收入达6000余元。村两委班子的典型带动,使全村袋栽木耳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还成立了袋栽黑木耳协会,通过定期组织学习,及时进行经验交流,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做到统一菌种、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销售价格、统一技术管理。2003年全村栽培袋栽木耳30万袋,2004年栽培120万袋,2011年已达到栽培600多万袋。全村140户、370多人都参与其中,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袋栽木耳专业村”,人均年收入也达到了2万元左右,成了县里最富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