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浙江省缙云县双溪口乡青山环抱、绿意盎然的缙云县珍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基地,四幢杏鲍菇环境智能化可控菇房、15幢秀珍菇高架菇房、6座配套冷库、一个产品保鲜配送中心、一个珍稀菇技术研发中心比肩林立,宛如一个现代工厂。
食用菌是缙云一项传统的特色主导产业,近年来,由于种植品种单一,发展空间遇到了瓶颈。2002年,蔡俊冲了解到,一种珍稀食用菌新品种秀珍菇在上海等地流行起来,销价甚高,还供不应求。蔡俊冲及时捕捉到这一商机,在缙云大源稠门开展常规种植。“反季节种植可以人工控制,又能增收,何不一试。”打定主意后,2003年,蔡俊冲转移至双溪口乡南源村进行反季节秀珍菇试验。当年种植25万袋,总产鲜菇70多吨,创产值6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今,经过多年的摸索与交流学习后,通过人工低温处理方式进行秀珍菇的反季节、工厂化生产,培育秀珍菇技术日趋成熟,供货期有半年,客户遍及杭州、台州、丽水、宁波等地,产品供不应求。
运用遇强温差刺激即会诱发出菇的特性,使得传统春秋种植的秀珍菇在夏季生长。这一创新,保持了日产二三吨反季节秀珍菇鲜菇的良好势头。“秀珍菇价格比传统种植时提高了40%,每天都供不应求。”日前,缙云县珍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俊冲自豪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成立于2003年的缙云县珍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每年都要投入一大笔资金用于科技创新,通过成立了珍稀菇研发中心,大力推广新技术、改良菌种,实现了合作社工厂化、规模化生产。走科技创新之路,使得秀珍菇的产出率比传统种植提高了5倍,杏鲍菇提高了15倍。去年销售产值达到了1800多万元。
现在合作社有反季节秀珍菇高架菇房15幢,有120万袋秀珍菇菌棒,生长期从5月中下旬至10月底,是省内单个最大的反季节秀珍菇生产基地之一。杏鲍菇也已实现了工厂化周年生产。
接下来,合作社将着手工厂化海鲜菇生产基地的建设,加快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食用菌产业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