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州香菇名声在外,而食用菌产业已成为随州农业的第四大产业。
香菇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类植物,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美誉。
随州市的香菇种植是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住进三里岗镇杨家棚村,推广香菇种植。
地跨江淮,南耸大洪山,北靠桐柏山,其中山区和丘陵占随州市面积80%,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温度、降水量、日照率以及适宜的温光、林木资源十分有利于食用菌生产。
“七山一水二分田”是随州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宜林面积达到754万亩。从上世纪80年代试种椴木香菇开始,随州市大力开展人工造林,累计造林面积200余万亩。90年代以来曾两次封山育林,森林蓄积量大增。
近年来,随州市积极利用地域优势,把食用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抓手来抓,使食用菌产业得到迅猛发展。2010年,随州市全年食用菌出口突破3亿美元,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据了解,随州市食用菌发展以随南、随北为重点, 经过多年的努力,己建成以三里岗为中心的大洪山板块、以草店为中心的桐柏山板块、以吴店为中心的广北板块。三大板块基地栽培面积占全市70%,产量占80%,出口量占90%。
为缓解菇、林矛盾,随州市一方面加快草腐菌发展,另一方面组织技术较强的菇农外出,把生产基地扩展到河南、陕西、四川等省12个县(市),每年从外地回收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产品2000多吨。
随着香菇产业的发展和壮大,随州菇商的胃口越来越大,本地的香菇不够“吃”,本省的香菇也“吃”不够,中南地区、西北地区的香菇纷纷开始流向随州。
据了解,从随州开始种植香菇至1998年的20年时间里,随州香菇走出国门的路子一般都是先把香菇贩运到广州,然后由广州的相关贸易公司完成出口。2000年,随州市第一家自营出口企业湖北裕国菇业公司在三里岗诞生。目前,随州市经营香菇加工出口的主要有三大公司:三友食品、神农生态和裕国菇业,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是东南亚和欧美。
2003年,三里岗香菇通过国家级“原产地保护标记”认证,之后随州市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中国香菇之乡”;2008年,三里岗香菇被列为湖北省52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
在随州乡间,记者看到,房前屋后,稻场稻田,一架架,一排排,一片片,白色的是袋料香菇,黑色的是椴木香菇或木耳。随南随北,都有这美丽的风景。
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的香菇年产量约为8万吨,占全球产量的80%以上,年出口3.6万吨,居世界之首。每年随州市场上的交易量在3万吨以上,出口超过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