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天气依然炎热,进入平泉县境,笔者时不时看到一片片花海:长满枝头的万寿菊橙黄夺目,村民正三三两两进行采摘。同行的人介绍,万寿菊是该县今年引进的项目,种植面积已达11440亩。
以食用菌闻名的平泉县为何又热心花卉生产了?
食用菌产业,在平泉已经发展了30多年,产量多年稳居华北地区各县之首,今年总产量预计可达26万吨。然而,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食用菌种植对木材、棉籽壳等原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种植一公斤食用菌需要消耗1.5公斤至3公斤木屑。”在平泉县食用菌第一大镇卧龙镇,一位种植户向笔者透露,“本地天然林不允许砍伐、原料林数量有限,现在不少种植户要从附近的宽城、承德县以及内蒙古等地采购原料。随着需求增大,人力、运输等成本的上升,每吨原料的价格从原来的四百元左右,已经涨到了六七百元。”
该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要追求产量已不现实,谁能成为接续产业?
平泉东接辽宁省凌源市——— 我国北方最大的百合产地。2002年前后,凌源的百合种植大户到两地接壤的平泉县榆树林子镇、台头山乡租地种百合,当地一些农民看到种百合效益不错,也试着盖大棚种起了百合。到2008年,平泉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500多亩,以百合为主,同时有了一批花卉生产专业户。
“花卉产业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而且需要的人力少,效益也不输于食用菌。今年行情好,一个大棚能挣10多万元,一般年景也能挣四五万元。”平泉县花卉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国华介绍:“到今年8月,全县大棚花卉种植面积已达7070亩,预计产值2.5亿多元。”
正是看好花卉产业的优势,从2008年开始,平泉县决定对设施花卉进行补贴,而且补贴、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今年补贴金额达1000多万元。
“现在,花卉产业已经成为继食用菌行业之后,我县的又一个支柱产业。”平泉林业局局长胡景东介绍。
笔者看到的万寿菊项目是该县今年扩大花卉种植面积的举措之一。据了解,今年8月,该县花卉种植面积较去年同期新增13668亩,其中万寿菊新增面积占比达83%。
“村民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合作社负责提供种子、技术等,并负责收购,村民每亩地保底收入2000元,甚至能达到3000多元。”赵国华介绍。
“很多村民对万寿菊不太了解,我们就采取镇干部带头、村干部入股、大学生联营的方式进行推广,今年全镇共创建了7个园区。另外,政府对万寿菊种植还有专门的补贴。”卧龙镇干部赵振江介绍,一旦村民看到种植万寿菊能够挣钱,普及起来就会非常容易。
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平泉将发展花卉面积7万亩,其中,设施花卉面积4.5万亩,露地花卉2.5万亩,“十二五”末,平泉县花卉产值将超过20亿元。届时,“平泉将发展成为河北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种球繁育基地和交易中心。”从该县的“十二五”规划中,笔者看到了其雄心和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