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陕西批量进购银耳,在重庆分装后摇身一变就成了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知名品牌“通江银耳”,进入各大中型超市、市场销售。今日,重庆市工商局经济检查执法局与九龙坡区分局查获了一起涉嫌侵犯注册证明商标专用权案件。30多箱假冒“通江银耳”成品被暂扣。
陕西银耳重庆变身成名品
这家名为重庆辽宇食品的企业位于大渡口区八桥镇互助工业园内。早上10点,记者跟随工商人员进入企业分装车间,红白蓝塑胶布铺在距地面不足半米的水泥台上,银耳、黑木耳、香菇等各种干货散堆在一旁。一名女工带着白色帽子、口罩坐在白色的银耳堆前,将银耳装进印有“通江银耳”字样的包装袋中。
记者仔细看了一下这包装袋,上面印着规格80g,厂址、日期等信息也很齐全,原产地为四川通江。而在根据工商部门调查,这家企业从2006年起从陕西南郑县和四川等地进购银耳,在重庆分装,再销往成都、重庆各中型大超市、市场。该公司职员称,这些陕西银耳并不是主要进货渠道,只有在四川通江银耳销售商货源不足的情况下才会在陕西进购。
主城超市有销售属商标侵权
这家企业的销售记录中,记者发现,主城人人乐、家乐福、新世纪、沃尔玛等超市的主要门店都有进货。重庆市工商局经济检查执法局执法一处人员表示,这家企业未获得商标权利人授权,擅自使用“通江银耳”字样,侵犯了四川通江县银耳协会申报的“通江银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
目前,这些涉嫌假冒的“通江银耳”已被工商部门暂扣,根据《商标法》规定,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罚款数额为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罚款数额为10万元以下。
成渝两地“通江银耳”99%是假冒
据执法人员介绍,“通江银耳”2001年申报“通江银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通江银耳协会属商标权利人,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该商标侵权行为在成渝两地也泛滥成灾,据通江银耳协会摸底情况看,成渝两地销售“通江银耳”的经销商无一家经过该商标注册人许可使用其商标。在通江本地也仅有10家公司获得商标使用权,重庆辽宇食品公司并不在其中。
记者随后从四川巴中工商部门了解到,正宗“通江银耳”年产量仅100多吨,销往国内外等多个市场,售价在每斤在200元以上。很多不法企业,利用外地产的银耳假冒“通江银耳”,以假乱真在市场销售,假冒产品在成渝两地所占比例达99%。想购买正宗产品的消费者,购买时需要特别留意,产品外包装上是否印有“通江银耳”证明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