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是草菇收获季节。9月21日,好几辆山东大货车停靠在徐州泉山区桃园“陈庄食用菌基地”收购草菇。种植户孔凡成从收购商手中接过一沓钱,边数边说:40天,一个大棚就能净赚1.5万元。
家住桃园办事处陈庄村一组的孔凡成告诉记者,村子近城靠矿,人均二分地。原先在废黄河滩地上种小麦、玉米。而这块盐碱地收成不好,一亩地才能出三四百斤小麦;加上地势低洼,秋玉米时常因涝歉收。过去,年轻人都往城里跑,有的甚至到广州、哈尔滨打工,一年也不能回一趟家。2005年,陈庄村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发展高效立体绿色农业,投资2000万元在这片200亩的荒地上建设“陈庄食用菌基地”,兴建183栋混凝土温室大棚,同时配套建设了一个菌种厂、一个初加工厂。
孔凡成从5年前承包一个大棚种植食用菌,扩展到现在12个大棚。一个大棚产量四五千斤,一斤能卖7.5元,一个棚一年可种三茬。从备料、上棚、加温、播种到收获,40天,一个棚就能赚到1.5万元。
记者在他的大棚里看到,棚内种植7层草菇,每层都铺了厚厚一层用牛粪拌好的基料,草菇就在基料上生长。棚内温度大约40℃,孔凡成和聘请来的技术员不停地给草菇浇水。
孔凡成说,这个季节主要种植草菇和双孢菇,每到收获季节,村食用菌销售中心通过网络对外发布信息,山东康发、久发、同发等多家公司上门收购。经过他们加工后,主要销往国外,陈庄村的食用菌经过几年发展,名声在外,如今供不应求。
农业技术员陈忠新说,刚开始种植的是平菇,后来引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现在,他们还给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组织技术培训,增强种植户的科技意识。合作社统一向农户提供优质食用菌种,对种植户进行培训。种植户李先中说:“刚开始来基地时对技术不熟悉,跟着技术员学习了一段时间,现在可以独自种植了,既不用离开家,还能挣到钱。”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特色种植业基地的建立,解决了一些农户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也为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典型引路、示范推广的作用。
孔凡成自豪地说:“如今,全村许多人家种食用菌发家致富,盖起了小洋楼、买起了小汽车,我还从厦门聘请了十多名种植高手,光工资一项就要支出十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