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县银耳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由福建省农林大学主持、古田县科技局、食用菌产业局、兴华真菌研究所、科兴食用菌研究所、森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实施。项目从2008年7月起开始实施,经过三年多努力,课题组较好完成了项目合同各项任务指标。
该项目完成了3个良种繁育基地的改造、建设和示范任务,生产供应优质良种156.4万瓶,良种优质率达98%以上。制定了“银耳栽培种质量检测技术规范”福建省地方标准。同时,开展了一系列重金属产地普查和9种农药的农残研究,摸清银耳有害物质残留主要来源。进行菇蚊菇蝇的全年消长规律及物理、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筛选出对菇蚊菇蝇毒力较强的Bt.优良菌株1株,选出防效较好且安全低毒的新农药3个。
规范生产程序,编制了《银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银耳安全生产技术规范》2个国标的送审稿,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古田银耳》。建立了3个银耳安全生产示范基地,累计示范生产270万袋,平均袋产量提高5%以上,其中古田县森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产品获得无公害产品的认证,在全县辐射推广4000万袋。
改造、建设了2条日产3吨的节能型、多箱体银耳蒸汽脱水烘干线,新烘干线节省成本600元/吨,产品质量达无公害农产品要求。
据悉,古田县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从上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人工栽培银耳,通过4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建立了食用菌批发市场、食用菌博物馆、食用菌加工基地、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了基地、生产、加工、营销、科研一体化,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全县43万人中有30多万人从事食用菌生产,有80%的农户从事食用菌产销活动,农民人均每年银耳生产创收150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