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菌棒内用外销
苹果树枝是做菌料的最好原材料,魏集镇现有苹果树500余亩,3万余棵,每年产生废弃苹果树枝4.5万公斤左右,以往这些树枝全部进入厨房烧掉,可自从食用菌项目开展后,该镇的苹果树枝全部被订购用做菌棒原材料,创造出了新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该镇现有菌棒加工厂3家,日可加工菌料0.5万公斤,生产菌棒5000个,增加就业岗位80个。据该镇堤下邵村党支部书记邵珠财介绍,菌棒经高温蒸制50—60个小时后,便可在30摄氏度左右接种,2个月就能长出蘑菇,而如今随着产量增加,当地需求饱和,菌棒加工厂开始往外地销售菌棒,甚至出口韩国。经加工处理的菌棒,交付以后就可以直接生产蘑菇,这既解决了后期生长管理问题,也避免了菌种制作的麻烦,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
目前受菌棒加工项目带动,当地的苹果树枝已供不应求,如今,该镇已开始在大年陈、烟台等地收购树枝或木屑,仅今年上半年就收购50多万公斤,有效利用了社会资源。
现代菌种培育业做大做强
由魏集镇食用菌研究所投资100多万元建设的当地最大的黑木耳、香菇菌种厂已经开始生产。这个占地50亩的菌种厂,设置有无菌室和无菌区,年可培养蘑菇菌种5万多袋、黑木耳菌种1万多袋。确保了当地所有食用菌菌种供应,也激发了群众的种植积极性。
截至目前,该镇专业种植食用菌的村有堤下邵、魏集、后刘、姚家、宫家5个村,其他村也有小规模种植,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堤下邵村,该村现有食用菌种植户60多户,专业种植大棚80个,种植面积100余亩,年收入150余万元,今年该村还将新增30个大棚,种植面积增加60亩。“食用菌生长周期短、投入低、效益高,群众种植积极性非常高,因此我镇菌种培育业有极好的发展条件,潜力巨大。”魏集镇农业管理站站长杨平训介绍。
据统计,现在该镇已有菌农100多户,大棚200个,种植面积达300多亩,蘑菇年产量达100多万公斤,鲜黑木耳年产量2.5万多公斤,年产值近700万元,大幅增加了群众收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废弃菌棒处理业正在兴起
菌棒在生长完之后,如果不加处理随意扔掉,就会成为农业污染物,不仅破坏环境,更浪费菌棒的使用价值。魏集镇在开展大规模食用菌种植后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如何合理利用菌棒,解决废弃菌棒堆积问题,成为食用菌产业后期面临的新考验。经过多方考察,该镇发现把废弃菌棒加工做成有机肥料的做法绿色环保,成为处理菌棒的首选方式。这些菌棒经过处理之后,会变成营养价值极高的农业肥料,可以给各种植物施肥,极大提高土壤的营养价值。
据了解,该镇一年可产生废弃菌棒80多万个,建成菌棒处理厂后,一天可以处理废弃菌棒约5000个,按照每棒生产0.5公斤有机肥料算,可以获得有机肥料2500余公斤,预计年增产值60多万元。
从菌种的培育研发到大规模生产加工,再到菌品基地建设和菌棒的回收利用,魏集食用菌项目已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目前该镇已逐步形成“管理站+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管理站开展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市场供需指导,基地进行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农户负责做好日常管理。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和产业化的成型,食用菌种植项目真正起到了造福百姓、推动经济发展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