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倒”12人的毒蘑菇。
从村外采回新鲜蘑菇,一家人晚饭时煮食尝鲜,不料导致8人上吐下泻———前天晚上,这一幕发生在义乌稠城街道上西陶村一户人家中。由于误食有毒的野蘑菇,这户人家8名成员均被送往医院抢救。巧合的是,他们在医院竟遇到因食用同种野蘑菇被送去抢救的另一家四口人。
吃了野蘑菇上吐下泻
前天晚上8时20分,读者刘先生致电新报兄弟连新闻热线85454000提供报料:在义乌稠城街道上西陶村,一户人家晚饭时吃了些野蘑菇,结果8人上吐下泻,都被送往医院抢救。
这户人家8名成员分为两批,分别被义乌市中心医院和中医院接走。当晚8时30分,记者在中医院急诊室见到了徐勇等人,躺在病床上的徐勇看上去脸色蜡黄,其他人的情况稍好。据了解,义乌市中医院收治的患者中,有两人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他们都在荷叶塘一家医院接受了初步处理,我们正在给他们进一步检查。”医生说。
随后,记者在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室看到,医生正在给徐勇的岳父毛锡文和妻子等人进行急救。经过处理,毛锡文已无大碍。“我吃得少,吐了一下就没事了。”毛锡文说。
为尝鲜特意加了道菜
“能不能帮我问下,小孩子情况怎么样?”毛锡文所说的小孩是他外甥和外甥女。得知孩子没事后,毛锡文松了口气。
毛锡文是贵州铜仁人,住在上西陶村已有10多年。前天下午4时许,毛锡文跟妻子到村外摘板栗,在板栗树下发现了野蘑菇,于是就摘了些回家。“这些蘑菇长得水灵灵的,刚好晚饭可以加个菜。”
“那些蘑菇长得很像乒乓球,跟我们老家的‘灰包菌’差不多。”毛锡文自称对野蘑菇多少认得一点,他觉得当时采的蘑菇一点也不像有毒的样子。
不过,毛锡文为了以防万一,炒好蘑菇后特意尝了一口,结果发现没事。“辣椒炒蘑菇,味道不错,我还特意给女儿端了一碗过去。”不想10多分钟后,毛锡文就感到头晕。紧接着,吃了蘑菇的8个人都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后来,大家出现四肢无力的状况,就托人拨打了急救电话。”
巧遇另一户相同症状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晚出现状况的除了毛锡文一家之外,还有其余4人。“他们不是跟我们一块的。”徐勇的妹夫黄波说,前天晚上他们到医院时,正好这4人也刚送到医院。“听说他们也是食用了一样的蘑菇。”黄波说。
记者了解到,这4名患者是广西桂林的李德亮一家。李德亮住在稠城街道前店村,他说:“这些野蘑菇是我们两天前从村外摘来的,因为怕有毒还特意用水泡了两天,今天才烧起来吃。”
村民大都不吃野蘑菇
昨天上午,记者从义乌市中心医院获悉,毛锡文等7人经抢救后已无大碍,可以出院;而在中医院接受治疗的5人还在观察中。
随后,记者前往稠城街道上西陶村。村民陶大爷说,每到春秋之季,村外潮湿的地方经常能看到许多蘑菇,厚厚的落叶下面尤其多。“大多数村民都知道野蘑菇有毒,不会摘来吃。”
在徐勇妻子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毛锡文采摘蘑菇的地方,这里是村后的一个小土坡。几番寻找,记者发现了一些球状野蘑菇,它们多呈棕褐色,表面分散着一些斑点。“本来长着不少,不过都被我父亲摘完了,剩下都是些小的。”徐勇妻子说。
记者拍下这些蘑菇的照片,传给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教授张树生辨认。“这些可能是细褐鳞蘑菇,里面黑色色素较多。成长之后,黑色色素还会慢慢增多。”他告诉记者,如果食用这类蘑菇会发生胃肠炎型症状。
切勿食用不明野蘑菇
“误食毒蘑菇的情况一年四季都有,秋季最为多见。各种毒蘑菇所含的毒素种类不同,多数毒蘑菇的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但有些蘑菇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义乌市卫生局分管卫生应急的负责人金金法说,“目前,这两户人家所食用的毒蘑菇含有何种毒素尚不完全清楚。好在这些人吃得都不是很多,而且抢救及时。”
金金法提醒,一旦误食毒蘑菇并出现不良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求助。同时,还应进行现场救护: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为防止大量呕吐发生脱水,可让患者喝盐水或糖盐水补充体液,以防休克。
“蘑菇种类繁多,一些食用菇味道鲜美,受到各地人们的喜爱,很多地方群众有采食蘑菇的习惯。”义乌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说,民间有各种鉴别蘑菇是否是毒蘑菇的方法,但总的看来这些方法并不科学,一般人很难判别蘑菇是否有毒,因此大家切勿随意食用野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