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兴文县石海镇红雨村人,17岁初中毕业以后就去了北京打工,2007年在北京成立了一家通讯公司,运营得还算不错。回家乡培育花菇是一个意外。这是罗成才的第二次创业。
2010年春节,在和一个朋友偶然的聊天中,罗成才得知朋友的家乡湖北荆门市金山县早在10年前就脱贫致富了,秘诀就是大力发展花菇等菌类。罗成才动了心,因为通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用工成本也在不停增加,他一直都在打算再做点什么。
在湖北实地考察2、3个月,罗成才对花菇的市场价格、盈利空间等做了详细的了解,基于宜宾市没有培育花菇的先例,而且老家兴文的水土气候条件很适合种植花菇,罗成才决定,把技术带回家乡,和乡亲们一同致富。
2011年4月,罗成才回乡创立了石海助农专业合作社。如今,他的花菇基地占地50亩,有员工及技术人员110余人,工人都是当地的村民。今年的生产规模已达到35万袋,花菇年产量150万斤,厚菇50万斤,按市场价最低也有近600万元的收益。下一步,罗成才打算再扩大规模,除了培育春袋和秋袋以外还准备发展反季节花菇,并利用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虽然到10月31日只卖出了鲜菇4.6万斤,30多万元,不及总投资的一成,但是罗成才还是很乐观,因为他的花菇主要是销售干品,现在已和沿海很多客户签了约,等到鲜菇大量晒干后,就能直接拉出去销售,完全不愁销路。他预计,今年的销售收入总量会近600万,除去投入的500多万,小有盈利。
谈到花菇的市场前景,罗成才说,他销售的花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农药肥料,而且菌袋是放在木架上,不与土地直接接触,避免了污染,完全可以达到有机食品的标准。“现在人们最关注的是食品安全,绿色是最好的通行证,现在我要做的就是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拿到有机食品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