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111/04/09-45-35-97-8548.jpg)
10月26日,阳光明媚。位于漳州市芗城区北郊的浦南镇溪园村,九龙江北溪紧邻着其西面静静流淌。堤岸边,一间间食用菌棚错落而建,勤劳的农民朋友正在棚里,或铺料、或播种、或浇水。不远处,一座座新建的“小洋楼”坐落在村道两边,与绿水蓝天相互辉映……
这些天刚好是村民林水九比较闲的日子。前两天刚为家里1100多平方米的蘑菇播完种,这以后半个月左右时间,林水九要干的活,主要是为蘑菇发菌做好通风换气的管理。即便不忙,林水九照样还是会“泡”在菇房,这里看看,那里扫扫。因为这可是他一年生活的“指望。
近几年,溪园村每年都有七八期关于食用菌种植的培训,其中有当地政府聘请来的专家和农艺师开的讲座,还有村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举办的培训和答疑活动。有了资金和技术,林水九在原来猪圈的围墙内搭起了两间菇棚,种了700多平方米的蘑菇,当年便创收7万多元。因为效益不错,今年,他又扩建了一间。
近几年,溪园村每年都有七八期关于食用菌种植的培训,其中有当地政府聘请来的专家和农艺师开的讲座,还有村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举办的培训和答疑活动。有了资金和技术,林水九在原来猪圈的围墙内搭起了两间菇棚,种了700多平方米的蘑菇,当年便创收7万多元。因为效益不错,今年,他又扩建了一间。
食用菌种植还有一个优势:周期短,见效快。林水九种蘑菇,每年9月中旬左右开始建料堆,当年12月便可以开始采菇,一直收到次年4月。而一些会搭棚的村民则利用这段时间,外出给周边地区的人搭建菌棚。“仅去年一年,村民外出搭棚就赚了70多万元。”村支书林英明和村主任林加水高兴地告诉记者。
林英明和林加水说,以前,养猪是溪园村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全村400多户人家有90%以上都养猪。可如今,全村90%以上的人家种起了食用菌。目前全村共种植蘑菇25万平方米、木耳500多万包,年可创收2000多万元。而2009年“限猪”前,全村蘑菇种植面积不到10万平方米,木耳才200多万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