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研制好的这台烘烤野生蘑菇的机器叫‘旋转型烘干机’,它直径3.3米,1个电动带1个减速机。保温以后,3个半小时可以将湿蘑菇全部烘干出炉,省工省时。”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银窝沟乡银镇村村民李青林将烘干的松蘑出炉,他一边示范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
李青林经过半年时间的潜心研究,大胆创新,发明了“旋转型烘干机”,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换来了成功。他用铁皮焊接烘干机,研制了一个热风炉,烘干机内放置50个铁框竹算子。里面还可以放电炉子,用电比用煤或烧柴木头造价低。其他烘干机费时费力,较费事,这种旋转型烘干机比其他(形似大衣柜样式)烘干机省时省工,还节能。
据了解,围场是世界遗存最大的皇家猎苑,有林面积734万亩,林业资源丰富,盛产野生蘑菇。去年收购山蘑的商贩从南方省市(比如福建省等地)引进烘干蘑菇机器。烘干蘑菇需接电,烧柴(木头)或煤,每台两三千元。烤蘑菇的人较辛苦,像孵小鸡一样得一个一个地挑选蘑菇的湿干,成宿值班看着蘑菇。火候如果掌握不好,蘑菇品质就会受到影响。
今年56岁的李青林从小爱钻研,遇事总爱问个为什么,他爱琢磨,自己搞了许多小发明,这十来年一直从事电焊等服务。他克服了学历低、技术知识少等许多艰难,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肯干,研制旋转型烘干机喜获成功,目前他正在申请专利。(记者韩元信 通讯员王东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