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10月下旬以来,持续高温、高湿天气,给庆元县的黑木耳生产带来一定影响。部分乡镇出现一定程度的黑木耳菌棒黄水、烂筒现象。 当前正值黑木耳生产期,连日来,庆元县食用菌管理局工作人员到竹口、黄田、隆宫等地,指导农户做好黑木耳管理工作。
为减轻菇农损失,县食用菌管理局(科研中心)及时组织人员来到田间地头查看情况,并对广大菇农做好管理技术指导。
针对当前情况,技术人员表示,菇农应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一、适时刺孔。已刺孔的,需减少耳棒堆放量和密度并及时散热、通风。
二、适时排场。菌棒刺孔后继续培养一周以上时间,待孔口菌丝恢复后再排场。菌棒排场前用石灰粉对耳场进行消毒、杀菌;及时收听气象预报,在晴天、低温时进行排场;在耳场四周开挖排水沟。
三、已排场菌棒的管理:
1、加强喷水保湿。在早上十时前和傍晚四时后喷水,提倡少量多次,并选用洁净清凉水源。随小耳长大,可增加喷水量和次数,人为制造干湿交替环境,以利于黑木耳生长。
2、菌棒出现极少量黄水时,不宜挖袋处理,以免菌棒失水和降低菌丝活性。
3、及时清理杂菌感染菌棒,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