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黄松甸镇已经拥有“中国黑木耳之乡”的称号,成为东北地区最大、全国知名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以黄松甸镇为代表的很多乡镇,都是通过政府引导、部门联动走出了一条出口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
在没有大量资金投入,没有龙头带动的地方又该如何发展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呢?
“我们黄松甸镇种植食用菌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但原来的食用菌种植,都是各家各户单打独斗,整个市场处于无序状态”,黄松甸镇从事食用菌系列产品及土特产品的营销孙淑梅说,“现在通过镇里统一协调,大家一起买菌种,一起参加园艺技能培训班,一起管理,我们真正实现了食用菌的产、供、销的一条龙。”
黄松甸镇特色农产品出口之路似乎格外艰辛,在这个林木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黑木耳等菌类生长的小镇,不用龙头企业引领也能达到家家种木耳,户户有灵芝的局面。几十年种植经验的积累,让这里的黑木耳、灵芝等菌类的品质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准。本以为依仗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可以在国际市场大展拳脚的黄松甸镇农民遇到了销售这一瓶颈问题。这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没有统一的管理,没有规范的经营,再好的东西也没办法走出国门。
关键时刻,当地政府积极行动起来,首先于2004年举全镇之力建设了食用菌批发大市场,当年投入使用,并被确定为“农业部定点市场”。几年来,大市场建筑面积不断扩大,已经创下了年销售量1.2万吨,销售额5亿元的佳绩。在2007年,当地政府再次重拳出击,于当年开始举办食用菌产品展示暨经贸洽谈会,平均每届展会的参展商均达到50余家。黄松甸镇的食用菌产业仅在2010年的食用菌产品展洽会上,就拿到了1.2亿元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