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广灵县南村镇8.46万亩耕地绝大多数为旱坡地,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近年来这里许多农户尝试种植木耳。王善福是该镇南土村一家木耳合作社的负责人,今年有30户农民加入合作社。
10月23日,大同气温陡降,让人感到阵阵寒意。可在广灵县南村镇南土村的王善福家里,因为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型“助农会”而显得暖意浓浓。
记者推门进屋,只见不大的炕上坐满了人。“南村镇、县菌业办公室、县农委的专家都来了,从我去年种木耳开始,他们就经常来帮助我们合作社。”王善福一边招呼记者上炕一边介绍道。
“咱的木耳质量好,不愁卖,北京、上海的超市都抢着要。”当记者问到今年收入时,老王乐呵呵地说。
“种植木耳对水利条件有要求,前期需建设小水利设施,一亩地要投入2000元,购买菌袋一包1.8元,一亩地要放一万包菌袋,而一包菌袋能收一两干木耳,一两干木耳按照卖3.5元计算,除去水费、电费等各项成本,一亩地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县菌业办公室秦怀宇详细地为记者解释。
“我大概算了一下,种一亩木耳的收入相当于2亩蔬菜,十几亩玉米,大家看到我们合作社的效益不错,不少人都想加入。我们也一直想扩大种植规模,主要是前期投入资金有点问题。”老王接茬说。
“我们就是为这事来的,今年县里下拨专项资金用于菌袋补贴,每包菌袋补贴0.4元,你们合作社的已经统计上去了,小水利设施也有相应的补贴。另外,你们购买公司菌袋时,可以先付一半,等卖了木耳再付另一半。”县农委的同志说完,大家都看着老王。
“有这样好的政策,我们合作社就大有前途了,明年准备种100亩木耳。”老王拍着大腿说。
“像老王一样,只有实实在在看到效益,老百姓才认可。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我们将全力打造以菌业特别是黑木耳产业为龙头的绿色产业,发展脱毒马铃薯基地、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画眉驴繁育基地、大岭坡文冠果基地等生态农业产业。让更多的老百姓有幸福感。”南村镇党委书记魏向军信心十足。
南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1092元增长为2010年的1600元,年均增长9.3%。之所以有这样的成效,关键就是围绕“富民”发展特色经济,把“为民服务”真正落实在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