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长势喜人的平菇,王秀彩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
四川新闻网11月23日筠连讯 (张择君) “整个食用菌基地占地40多亩,年产菌棒可达30万到50万棒!”11月22日,在筠连县筠连镇水塘村,该村支部书记詹国辉带着村民正在忙碌。
“忙哦!”詹国辉说,现在食用菌基地刚处于试运行阶段,菌棚里面有平菇、姬菇等菌棒10万棒,而投产的有近1万棒(菌包)。“食用菌基地采取的是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的,现在是全部村民股东都在基地上各司其职、各司其责,完全是‘麻子打呵欠——全体动员’”。
“全部练成了武林高手了哦。看似轻松,实际上是体力和技巧的配合!”在菌包生产车间,即是股东又是工人的村民王天维正在忙着将菌棒一车一车运往锅炉进行高温消毒,菌包在老王的左右手灵活的换位下,一袋袋整整齐齐听话地堆放在锅炉上!对于啥子叫忙于不忙,老王直接风趣地形容:一天不练功,全身不轻松。为了节约生产菌棒的成本,基地的股东们即是工人也是老板。在菌棒车间,他们紧张地忙碌地套制菌棒、高温灭菌、菌棒接种。食用菌主要是靠菌包和菌棒生产出来的。菌包的培育环境一般是依靠小麦、锯末、小米,菌棒的原料则是玉米芯、木屑、棒籽壳、豆粕、麦麸等。菌包培育好后接种到菌棒上,放入温室大棚待其生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后便可产出食用菌了。
“股东一共6家人,整个基地目前投入近100万。并且,我们与宜宾市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了‘校+基地’的合作模式,学校的生物工程系教师为我们开展技术指导,供应菌种!”詹国辉说,有了技术支撑,基地不再仅仅是农民自己创业的“自留地”,甚至于曾经废弃的菌包都可以收回循环利用,让他们是吃了定心汤圆。
“今年8月初开始试运行,现在每天的平菇产量有500斤左右。”村民王秀彩正在忙着采摘平菇,她入股基地后两个月的收入超过了3000元,看着长势喜人的平菇,虽然每天凌晨4点和下午4点都要采摘一次平菇,但是她却在忙碌中享受着收获的喜悦。“现在投产的菌包不多,想想以后,忙的时间还长着呢!”王秀彩打着哈哈说,难以掩饰一脸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