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了几十年的污水沟干净了
近年来,济宁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探索出了一系列有效方式,目前,济宁共建设新型农村社区409个,90万农民已经或者即将告别旧村舍,住进功能齐全的新楼房,农民对此的拥护率达98%以上。济宁的经验也成为山东“三农”工作的亮点。
但济宁没有因为“亮点”而忽视了“暗点”,他们清醒地意识到,还有5000多个村庄的500多万农民一时住不进新型社区,一些村庄建设缺乏规划、环卫设施缺失、存在“脏乱差”现象。为此,市委市政府今年提出了以整治农村居住环境为中心内容的六大重点工程。市委书记张振川说:抓六大重点工程,就是抓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就是抓农村建设的深化和提升,就是抓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场农村环境整治战役迅速在济宁打响,各界全力以赴开展“清三堆”(土堆、粪堆、柴禾堆)、“治三乱”(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放)、“美三口”(村口、路口、门口)、“搞三改”(改圈子、改厕所、改炉灶)活动,全市农村环境全面改观,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鱼台县有一条1937年挖成的封锁沟,长2.5公里,里面全是垃圾与污水,几十年来臭不可闻。今年5月,鱼台县委县政府组织人马,用1个月时间清空了这条沟,灌之以清澈的河水,两岸植树栽花,沿沟十几个村庄的群众无不拍手叫好。
为将整治效果长期保持,济宁健全长效机制,实现了管理规范化、运作市场化、队伍专业化、作业精细化、考核科学化,建立起稳定的乡村保洁员队伍,村居保洁人员到位14819人,工资全部由财政负责;他们还建成垃圾处理场290处、垃圾中转站249处,配备大型垃圾清运车辆1660台,初步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市)处理”的城乡一体环卫机制。
小山村变富又变样
泗水县泗张镇王家庄是一个只有133户的小山村,距县城25公里,这个村以前不仅“脏乱差”,而且比较贫穷。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后,泗水县根据这里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安排旅游部门做了总体规划,将山泉水引到家家户户门前,把小旱村改造成了小水村。
68岁的村民司玉山告诉记者,村里一道道小水坝垒起来,就像一个个水帘洞。记者问老汉,环境变了带来什么好处?老人说:我的桃园一年长近4000斤桃子,以前收购的人给多少钱都得卖。今年不一样了,城里来玩的人多了,不用我动手他们就给摘没了。
47岁的村民王士菊在淄博打工6年,看到村里面貌大变,她清理家里的老房子搞起了农家乐,不到一个月就收入3万多元,她说:每到周末,城里人来了到半夜也不肯走,我寻思再建几间屋搞成旅店,让他们遂了愿,俺们也多些收入。
将农村环境整治与帮助农民致富结合是济宁的创举。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开工优势特色种养加项目392个,总投资79.7亿元,多数都是利用农村废物废料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邹城香城镇依托丰富的秸秆资源,引进双孢菇生产加工项目,年消化秸秆2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双孢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当地农民每年卖秸杆的收入达7500万元;鱼台县以振南木耳种植合作社为核心,发动农民利用树枝锯末等种植毛木耳,全县毛木耳发展面积5000余亩,产值达6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毛木耳生产县。
一把手驻扎最差村抓整治
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一在公路,二在村庄。因维护不够、车辆超载等原因,曲阜许多乡村公路损坏严重,今年原计划重铺柏油路20公里,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后,曲阜将计划里程加到360公里。
为彻底改变村庄的面貌,曲阜市委书记李长胜还带着行李,来到条件最差的村庄之一王庄镇刘庄村驻扎下来,亲自勘察现场、规划指挥,两个月后,村里的“三大堆”不见了、烂泥街道变成了水泥的、农户家里也变得干净整齐。现在曲阜的最差村,全由市级干部承包整治。
济宁农村环境整治短时间内取得大成绩,关键就在于各级“一把手”真重视、真落实。济宁市委书记张振川、市长梅永红每逢下乡调研,都会不打招呼随机看几个村庄,发现问题马上请当地负责人来说个明白;市委副书记、六大工程总指挥张术平每天点着GPS在乡村转悠、每周开一次调度会、每月组织一次评比。济宁还成立了专门的督导组,仅上半年就暗访检查了104个乡镇、933个村庄,通报批评乡镇书记镇长10余人、免除了5个村庄支部书记的职务,并在媒体公开结果。鱼台县委书记张晓玉更是亲任整治小组组长,跑遍了全县392个村庄。
据统计,今年以来,济宁市、县、乡级共派出3480名干部,对1949个村进行重点帮扶整治,至8月底,累计清理各类垃圾89.84万吨,清理“三大堆”67.5万处,农村面貌顿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