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山林承包封育管护 促进林下资源持续高产
来到一片约一二十亩的松林边,四周围着一人高的木桩,推开木栅栏门走入林地,五街镇党委书记汪应富叮嘱:“小心,别踩着松茸,一朵值五块钱呢”。细看,果然脚下四处分布松茸菌塘,小心翼翼前行十几米,还是有人踩坏一朵。30多岁的的芹菜塘村委会旧五街村民小组罗兴生介绍,这片林子的林下菌类资源由他承包管护:“每年交村上承包费1000元,可出三茬,自家收入近万元”。他还说,全家四口人,承包管护60亩松林,每年松茸收入在1万至2万元之间。
除木桩围栏外,在绵绵秋雨中穿行南华乡间,山头插红旗,路边做红漆标牌,周边拉线封育和在山梁上搭棚管护的情景随处可见,这都是南华县实行松茸承包封育管护出现的新气象。通过承包管护,有效保证了松茸持续稳产高产。就在隔这里仅十几公里的天申堂乡新村,集体收取的承包管护费,除用于公益事业外,全村每人还可分到500元。承包管护有效提高了全县野生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今年全县预计松茸产量190多吨,以牛肝菌为主的其它野生菌2000多吨,野生食用菌收入可达6300多万元,全县农户野生食用菌收入户均达1200多元。在野生食用菌主产区农户人均林下资源的收入占现金收入的50%以上。
南华承包管护林下资源的方式有多种,大部分是由村民小组将集体山林和农户经营山集中划片,以村民小组为发包方实行集体管护,所收取承包金一般按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公益事业,其余承包金按人或按户分享。其它管护方式还有农户自行管护经营山,以户为单位对外承包管护等形式。同时层层进行松茸科学管护知识培训;规范合同文本,减少矛盾隐患;扶持发展松茸营销大户,建设高标准交易市场等,不断加强对松茸收购、运输、仓储、加工、出口等环节的管理。
这些办法是被“逼”出来的。南华县森林覆盖率59.2%,松茸、牛肝菌、木耳等野生食用菌除1个乡外,在其余11个乡镇两个国有林场林区都有分布,尤其是松茸,分布范围广、生长周期长、产量高、质量好,是我省20个松茸基地县之一,成为大西南最大的野生食用菌集散地之一。找松茸、卖松茸成为全县农民重要收入来源,但不规范的掠夺式采摘现象突出,造成产量和质量下降,为采摘松茸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2002年以来,县里总结经验,抓死“承包管护”中心环节,不断完善规范和保护野生食用菌(松茸)开发的措施,促进林下资源持续高产,拓宽了山区农民增收之路。
何侃 王廷尧 周永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