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县是省会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一个个食用菌大棚让这里的很多老百姓脱贫致富。然而,传统大棚种植和分散经营,对种植户防御市场风险和品牌塑造等方面的不利影响日益凸显。如何做大规模、增强抗风险力?灵寿县探索了一条走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新路子。
在灵寿县南朱乐村村民李保福的食用菌大棚里,记者看到这里种植的黄金针菇长势喜人。眼瞅着这些黄金针菇就要上市销售了,可李保福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去年黄金针菇的市场行情好,一斤就能卖到2块5。所以今年,他的10个大棚全部种上了黄金针菇,可这价钱却一直上不去,只有一斤一块二三。
灵寿县南朱乐村村民 李保福:价格上不去,产量又大,销量也不好,估计今年成本能收回来就不错了
就在距李保福大棚不远的村东,村民尹秀花在自己承包的种植库里乐开了花。她告诉我们,今年在联合社的组织下,自己承包了这个现代化专业种植库,并种植了7000菌包的杏鲍菇,如今这杏鲍菇一斤就能卖到5块钱。
灵寿县南朱乐村村民 尹秀花:一个包除掉各种成本,能挣1块钱,一个库有7000个包,算下来就能挣7000块钱。过去,家里的大棚一年只能冬天一季种,这里一年能循环种6次
尹秀华所说的联合社,就是灵寿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它是由灵寿县8个规模较大的食用菌合作社组织起来的。从合作社到联合社,名称变化的背后体现的是灵寿县食用菌种植壮大规模的脚步。
灵寿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 李俊九:过去合作社主要是组织农民发展生菌种植,合作社相对还是相互竞争,从技术上不统一,从品种上不统一。联合社可以把整个灵寿县的生菌专业合作社归纳到一块,搞整体技术培训,搭建这个平台,为整个行业做销售,做技术指导,做新品种改进,整体打造灵寿这个品牌
在灵寿,联合社对整个食用菌种植的示范效应越来越明显。记者采访时,恰巧遇到了邻村来取经的村干部。
记者:您今天怎么想来这里
灵寿县西城南村村支书 左三傻:可以帮农民脱贫致富,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能增加农民收入。
记者:您那里现在情况怎样
灵寿县西城南村村支书 左三傻:45个集体棚,一年就种一季,抵抗市场行情能力差,不好管理
记者:那您也准备成立合作社
灵寿县西城南村村支书 左三傻:对,成立合作社,建这种模式
除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目前灵寿县全县在种植养殖等各个领域都成立了类似的合作社、联合社和行业协会。
灵寿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主任 时兵江:灵寿县目前专业合作社467个,其中涉农行业协会17家,遍布279个行政村、15个乡镇。传播涉农政策、科技帮扶、人员培训,提高合作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