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湖市特有的蘑菇-芦笋循环种植模式是浙江省农作制度创新的典范,经过几年发展,蘑菇和芦笋产业已经实现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特别是芦笋种植面积从2003年的50亩发展到2011年的4045.2亩,9年间扩增80.9倍,2011年平湖市芦笋产出面积2811.4亩,生产芦笋3291.6吨,创造产值3192万元,实现效益1338万元,平均亩产量1170.8公斤,亩产值11352.5万元,亩效益4760.5元。芦笋和蘑菇两大产业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驱动下,实现了资源与资金的良性循环,农业抗风险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一、实现资源循环
平湖市是浙江省双孢蘑菇的主产县市之一,按2010年全市2020万平方尺蘑菇、每万平方尺产生28吨菌渣废料测算,全市每年产生的菌渣废料量多达5.656 万吨。蘑菇-芦笋循环种植变废为宝,实现菌渣废料资源循环,芦笋生产全面采用以菌渣废料作有机肥全层基施耕翻,改良培肥土壤,平均每亩施用量达到3吨以上,应用面积达4045.2亩,占芦笋种植面积的100%,消耗21.46%的菌渣废料,减轻了菌渣废料对农业环境的影响。据调查,2011年全市64户芦笋种植户中有17户同时是蘑菇种植户,占总户数的26.56%。芦笋、蘑菇二大产业结成优势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增值、增产。
二、实现资金循环
平湖市蘑菇-芦笋循环生产户共17人,户均经营蘑菇基地7.34万平方尺,户均种植芦笋45.87亩。2011年实现蘑菇总产值959.3万元,总效益377.64万元,芦笋总产值699.28万元,芦笋总效益351.08万元,实现循环生产总产值1658.6万元,循环生产总效益688.72万元,除去1户新投产还没产出外,其实16户户均产值103.66万元,户均效益43万元,充分体现了平湖市效益农业、循环农业的成果。平湖市现有蘑菇-芦笋生产需投入成本达969.88万元,因芦笋生产分春、夏、秋笋生产,每个生产结束都有现金资产,所以当8月中旬蘑菇生产开始,芦笋生产的效益资金可以投入到蘑菇生产中去,解决了流动资金的问题,根据调查:芦笋-蘑菇循环生产共享资金达362.1万元。
三、劳动力循环
2008年起平湖市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强、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和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加快了全市蔬菜瓜果设施化、规模化的发展,2009年平湖市蔬菜瓜果设施面积5600亩,2010年8051亩,2011达13890亩。随着平湖市规模基地的增加,劳动用工的日益紧张。蘑菇-芦笋循环生产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实现劳动力持续就业,可以确保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蘑菇生产用工时间在8月中旬到来年5月底,芦笋生产用工时间在1月下旬至12月下旬,其中因为蘑菇产出期间,芦笋产出期间的季节性会有些空闲时间,蘑菇-芦笋循环生产的优势就是生产期间的互补,据调查,平湖市芦笋-蘑菇循环生产需全年固定劳动力145人,这些固定的劳动力解决了这些规模基地用工日益紧张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