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现状:食用菌科研能力增强,桑栽菌得到快速发展。
成功创建了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以及市珍稀食用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成菌包专业化生产流水线一条,220平方米的实验室1座,100平米的标本室1个,收集保藏现有栽培和野生食用菌实物标本110份。围绕桑枝栽培食用菌的关键技术环节开展科研攻关,申报了粉碎机械国家发明专利1项,出台《桑枝黑木耳》地方标准。培育菌包生产大户,为新发展的菇农提供优质菌包。开展利用桑果枝屑栽培珍稀菇的培养料组合配方试验,不断拓展桑果枝在食用菌生产的应用领域。据调查,2010年全市食用菌栽培总规模达到3121万袋,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1.3亿元。其中桑栽菌生产总规模达到1504万袋(黑木耳608万袋,香菇220万袋,秀珍菇等676万袋),总产量5577吨,总产值6447万元。
指导思想:着力建设一批规模化、组织化、设施化的蔬菜生产基地, 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立保供稳价与市场调控机制,深化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实现蔬菜生产持续发展、产销基本平衡、市场供应稳定、质量安全可靠、群众比较满意的目标,促进产业增效、菜农增收,确保杭州蔬菜继续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头作用,为打造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服务。
主要目标:食用菌年生产规模达到1亿袋,年产量达到4万吨。发展食用菌产业基地。“十二五”期间每年重点建设10个左右规模化食用菌产业基地,带动全市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丰富食用菌市场供应。
举措:
(一)实施基地建设工程,不断提高蔬菜自给水平。
按照“一次性规划、分批投入、连续扶持”的原则,科学规划布局蔬菜基地,建立杭州市“菜篮子”基地地理信息系统。发展食用菌产业基地。在食用菌重点产区,每年新发展规模化产业基地10个左右。以改善基础条件、配套生产设施、提高装备水平为重点,加强大棚温室(菇房)及其配套设施、喷滴灌和微蓄微灌设施、检测和冷藏设备、小型农机具、农田基础设施配备等建设,稳步提升基地产出和抗灾能力,提高蔬菜自给水平。
(二)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增强蔬菜应急供应能力。
(三)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切实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建立蔬菜农药市场准入制度,开展农药成分测试分析,实现农药市场有效监管,确保农药源头可控。依法推进田间档案记载工作,实现主要蔬菜基地(合作社)农残检测室全覆盖,推进蔬菜上市前产地自检工作。二是加强蔬菜病虫测报,加快新型替代药剂筛选和推广应用。重点推广防虫网覆盖栽培、色板粘虫、性诱捕器诱杀等物理防治技术,增加生物农药施用比例,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商品有机肥补贴力度,扩大商品有机肥施用比例,切实提高蔬菜基地土壤肥力水平,实现基地可持续发展。三是全面推行蔬菜质量安全追溯制度,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销地有准入、产品有标识、质量可追溯”的产销衔接配套机制,建立“信息可得、身份可查、风险可控”的全方位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四)加强科技支撑力度,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经济效益。 “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粗放型生产方式,通过应用省工节本的生产机械和生产技术,大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生产用工,增加经济效益。扩大小型植保耕作机械和冷库的应用范围,鼓励蔬菜基地建立产地交易场所和采后分级包装场地,重点推广蔬菜增温补光、网膜覆盖、嫁接育苗、穴盘育苗、土壤消毒、剪枝复壮等省工节本生产技术,进一步扩大蔬菜喷滴灌(山地蔬菜微蓄微灌)应用面积。支持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积极开展蔬菜良种引进与选育工作,在蔬菜基地内建立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和示范基地。鼓励开展蔬菜茬口模式、应急生产、高效种植等方面的研究,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步伐。开展蔬菜病虫害防治药剂筛选,对基地土壤肥力指标实行动态监测,保障各基地可持续发展。扶持建设一批以育苗(秧)中心为重点的种子种苗基地,充分发挥现有蔬菜基地的优势,不断拓展提升,带动基地区域集聚发展。
(五)推进产业循环发展,不断壮大食用菌产业。推进农作制度创新,大力推广立体、循环、轮作等高产、高效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充分利用季节性闲置农田,大力推广稻菇轮作模式。依托区位优势,不断发展近郊珍稀食用菌产业。充分利用桑(果)枝条、农副产品下脚料,进一步壮大西部县(市)黑木耳和香菇产业。推广菌棒还田,积极开发利用“碳基肥料”。利用堆肥快速发酵腐熟耐高温菌剂,示范推广蔬菜废弃物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打造“清洁菜园”。
(六)丰富产品流通模式,保障蔬菜供应稳定畅通。丰富基地农产品直供直销、农超对接、连锁专卖等流通模式,减少流通环节和成本,提升企业品牌,保障产品供应稳定畅通。一是积极推进“农超对接”,扩大超市对蔬菜基地的直接采购;二是以生产加工为依托,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基地蔬菜专卖店的连锁经营;三是安排农贸市场直销专用摊位,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菜农开展直供直销;四是以生产加工为基础,以网上订购和物流配送为手段,探索蔬菜产品直接进入餐饮、团体单位和居民消费领域的“网上直销”或“网上宅配”。全面落实蔬菜绿色通道政策,大力扶持蔬菜基地开展直供直销,着力解决基地蔬菜直供直销运输车进城和停车难等问题。
依法加强管理。蔬菜基地建设发展规划要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有关规划相衔接,与杭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两区(
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相对接,使基地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持续稳定。对确定并建成的蔬菜基地,要列入重点保护区依法予以严格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占用。对因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确需征收蔬菜基地的,必须做到“先补后征”。在核定补偿标准时,要充分考虑新建基地所需资金,确保蔬菜基地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