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政策引导促扶持。出台优惠政策,投资建设了13个标准化示范园区、1个国家示范园区、22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协调金融机构低息信贷1亿元扶持菌农生产;设立200万元技术创新经费,用于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将木耳专家破格引入到公务员队伍,提高待遇留住技术人才。
二是完善配套促发展。在原材料供给环节,发展了77个锯末加工厂、32家菌需商店、16个草帘编织厂,所需原料均由专业公司和经纪人从省内各地以及俄罗斯购进,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和标准。在生产环节,从灭菌、打孔、植菌、采收、晾晒,到原耳销售,实现了配套企业专业化服务。
三是开拓市场促营销。建成全国最大的雨润(绥阳)黑木耳山产品产业集群,交易区已开业运营,营销网络现已辐射至全国所有省份,并远销俄、日、韩、东南亚等国家。木耳交易量占全国三分之二,产业集群在促进商品转化的同时,拉动了区域黑木耳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创新技术促提质。先后成立了4家食用菌研究所,自主研发了10余个优质菌种以及人工袋料栽培、次野生栽培、春耳秋作、挂袋栽培等多项技术。改进了拌料机、装袋机、刺孔机等制造工艺,提高了木耳品质。目前,生产技术已向国内其他地区输出,全国已有9个省、44个县使用了东宁县无偿提供的技术服务。
五是打造品牌促增效。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不断树立品牌形象,成功注册了“绥阳耳”等品牌,已获得业内认可。通过举办黑木耳节、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会等活动,创办中国黑木耳网进行线上推广,进一步放大品牌效应,促进产业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