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东西湖区红星村移民安置点,有一个全市最大的姬菇生产基地。
近日,记者来到基地,只见34个温室大棚被黑布遮得严严实实,20多位移民们忙着采摘、修剪已长好的姬菇。“一天采两次,一斤能卖三四元呢。一亩地的大棚,一年能赚三四万元。”移民们说,带领他们种植姬菇的,是移民“领头雁”丰廷彦。
丰廷彦原是丹江口市孙家湾村村支部副书记,是有名的“能人”,在十堰市还经营着一家机械加工厂。去年10月搬迁到武汉时,他一直盘算着如何让65户275名移民早日致富。
四处寻找致富门路的丰廷彦,结识了在武汉租地种姬菇的随州农民吴敬喜。老吴告诉他,夏季姬菇产量少,价钱高,但是种植难度特别大。
当过兵的丰廷彦敢闯敢试。今年3月,他筹资6万元,买来夏姬菇菌袋3万棒,全部交给吴敬喜。“亏了算我的,赚了是你的。”丰廷彦对老吴说:“我跟着你学技术,看市场。”
没想到,最难种的夏姬菇居然成功了。4个月下来,三亩夏姬菇亩产达6000公斤,一亩纯收入1.2万元。
丰廷彦乘势而上。今年9月,他注册成立了武汉福农益民农业发展公司,启动了100万袋“姬菇菌袋厂和大棚基地”项目。他请来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当技术指导,姬菇大棚迅速增加到34个,姬菇菌袋达34万棒。目前,秋季姬菇长势良好,价格也不错。丰廷彦说:“这茬秋姬菇可以一直收到明年4月,估计收入可以达到60万元。”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目前,丰廷彦每天安排移民就业30人至50人,人均月收入约2000元。“但是,这样的小打小闹,移民富不起来。”丰廷彦说。
“我准备把十堰的厂子卖掉,全部投入到武汉来发展。建一个年产800万棒的菌袋厂。”丰廷彦计划:“菌袋以成本价提供给农民,带动移民和当地农民种植姬菇。这个厂有400个就业岗位,全村的移民都能就业,人均年收入至少2万元。一户移民还可以种一亩姬菇,可以增收2.5万元至3.5万元,致富有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