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先向记者介绍蘑菇种植情况。文媛 摄
|
书记住过的房间不再住人
虽然距离栗书记到访已经过去了一年,但对马先来说,事情好像就发生在昨天,至今记忆忧新。马先说,当时自己又是激动,又是紧张,没有想到省委书记会来自己家里做客,事先也没有人告诉自己。“书记走进屋里,就和我们围着火炉聊起了家常。”
马先回忆,栗书记当时说,他来这里,就想看看我们的生活。住在这里,就把这里当自己家,让我们不要把他当客人。还说平时我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面条、土豆、苞谷饭都行。“书记挺随和的,但我还是紧张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妻子张海燕也对当时的情形记忆深刻。当时火炉上的土豆煮熟了,自己就请书记尝尝,说威宁的土豆是贵州最好的。书记拿起一块土豆,蘸一点辣椒尝了尝,还说味道挺好。“那天晚上,书记和我们聊了一个小时。”
说起省委书记在自己家留宿,看上去有些沉默的马先变得兴奋起来,主动问记者想不想看书记住过的房间。马先家是一座两层小楼,白墙灰瓦,充满着黔西北民居特色。上下各4间,下边4间一间用作简易的加气补胎修理店,一间用作开小卖部,一间用来开办农家书屋,另一间自用。栗书记住的房间就在楼上最西的一间。在马先的带领下,记者绕到屋后,从楼梯走上去。
栗书记住过的房间设施比较简陋,只有一张双人床,一套沙发,一个衣柜。马先说,书记来的时候天气比较寒冷,房间里开了空调。记者看到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问起现在谁在居住,马先笑着说:“没人住,我们留着。”
在楼下的自用的那间屋里,马先告诉记者,栗书记和迤那镇16位村民代表开的座谈会就在这里。“大家坐到一起后,书记让大家发言,开始时没人说,书记就说,马先你先来。但我不知道说什么。”马先回忆起当时,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 |
迤那镇合心村村民马先在猪圈喂猪。文媛 摄 |
|
马先说:“21头猪苗,小猪变大猪,现在这些猪最少能值3万块了”。文媛 摄 |
家境从那时开始改变
马先家有4口人,夫妻加上两个孩子,大的是男孩,今年6岁,小的是女孩,5岁。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两人不停地嬉闹着。马先和妻子张海燕都是本地人,两人在云南西双版纳打工时相爱并结了婚。婚后回到迤那,主要靠务农为主,妻子开了一家小卖部补贴家用。
据马先说,自己2010年时种了3.5亩玉米,纯收入1915元,两亩马铃薯收入1000元,妻子的小卖部因为货物品种少全年只有3000元收入。还养了4头猪,收入2800元。“那时每个人也就2000多。”
但这种窘境从栗书记到访后开始发生改变。栗书记走后不久,迤那镇政府利用“四帮四促”之机帮扶马先5000元,帮他建了一个简易的加气补胎修理店。不过冬天里这个修理店好像生意不多,在店里没有看到多少修理工具,反而堆满了大米、面料、饮料等年货,春节期间变成了妻子小卖部的库房。
由于栗书记访问过的9户农户是重点帮扶对象,在省青年创业就业中心的支持下,帮扶新建食用菌大棚5个。马先带领记者进入大棚,一排排木架摆满菌棒,上面长满蘑菇。马先边整理菌棒边向记者介绍,食用菌的种植并不复杂,对大棚的技术要求也不是很高,每个菌棒能长三茬,收入在5元左右。他领记者参观的大棚是最大的一个,里面有5000个菌棒,收入在2.5万元左右。
此外,马先还获得帮扶养猪21头,带来纯收入1.8万元。妻子小卖部的生意去年也获得大发展,由于有当地合作社的帮扶,商品品种有了大幅增加,小卖部四边都摆放着货架,中间则堆满着米、面、饮料等大件商品,很有点儿小型超市的味道。2011年小卖部的收入已经过5万,妻子已经开始谋划扩大经营,“品种还要增加,现在面积也不够用了,今年不行的话就把修理站也改成小卖部。”
根据迤那镇给出的数字,2011年马先家的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16701.25元,比2010年增长14522.5元。
![]() |
正月初一的上午,马先家的小卖部在家门口摆出了“摊摊儿”,新年里赶花场。文媛 摄 |
2012:感恩与回报
说起自己的2011,马先心中充满着感恩之情,“2011年的变化就像一场梦,到现在还没有想清楚。”如今在马先的家中,可以看到冰箱、消毒柜、电视、音响,虽然房屋装饰还有些简陋,但变化已经很大了。
对现在的生活马先非常知足,问起还要不要出去打工,马先笑着说:“不去了,现在的活儿已经忙不过来了。”2012年,马先想要做的就是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马先指着大棚边的空地告诉记者,今年自己还要建3个大棚,还打算建一个冷库,用来贮存蘑菇。
去年,马先还成了一名共产党员,虽然还处在预备期,但肩上的责任还是重了不少。马先告诉记者,今年他准备帮助其他村民一起种植食用菌。现在已经有二三十户开始种植,但还没有形成规模,镇上也有想法让他们联合起来。而马先在其中已经是传帮带的角色,在种植上谁有问题都会去问他,而他也毫不保留地教给大家。
如今在马先的房屋前,大大小小地挂着5、6块牌子,“食用菌种植示范户”、“青年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农家书屋”等等,都让人感到过去一年来发生在他身上的巨大变化。因为栗书记的到访,马先在当地大大小小也成了一个名人。不过有件事让马先很纠结,那就是自己的名字,之前有媒体报道说是“马仙仙”,马先郑重地告诉记者:“是马先,先进的先。”
问起马先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搂着孩子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多赚点儿钱,让娃能够好好读书,不要像自己一样没文化。”(问永刚、景伯平、索刚雷、李春海、文媛、谭芳芳、黄锋贵州迤那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