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岐耀山下的鸭地坝,有个80后生叫金家美,2007年回乡,偏偏相中云阳县耀灵乡协力村3组那块风水宝地,几经周折,这个金家美硬是从一个黑色大棚开始,发展成为耀灵香菇第一人,不仅自己年增收80万,还为耀灵乡带出一个香菇产业来,并带动耀灵乡农户实现产值500余万。
浪费可惜 决心当菌王
且说今年32岁的金家美,出生在岐耀山下的云阳县耀灵乡柏木村1组。2000年高中毕业的他与大学插肩而过,因而加入了南下打工的队伍,他辗转走过广东、浙江等地。坚信天无绝人之路的金家美,在江苏省苏州市全城电子有限公司打工期间,由于工作出色,从几百元的员工做起,短短两年时间就锻炼成为技术骨干,还被提升为品管课长,月薪达到4000余元。
在一次工友聚会上,偶然认识了一位来苏州市销售香菇的食用菌老板。在宴会上,听到这位老板滔滔不绝地讲起做食用菌的原材料来源,食用菌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途,鼓励在外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这位有着20多年食用菌技术的吴叶乾在酒桌上表态,谁愿意回家发展他讲提供技术和菌种苗。听得金家美心动不止。并当即要下了这位浙江老板吴叶乾联系方式。
当晚,吴叶乾滔滔不绝的讲解,索绕在金家美耳边,眼前浮现的是家乡遍地的原材料,让当地老百姓确把它当做柴火做饭,白白浪费掉,太可惜了。决心回乡发展食用菌,于是掏出手机与吴叶乾联系,谈及回乡当菌王的想法,得到这位开明老板的支持,并与金家美一同来到云阳县耀灵乡考察。
大胆尝试 购买菌种苗
2007年,金家美怀揣几年的积蓄,回到家乡,马不停蹄地跑遍耀灵乡各村,觉得协力村的鸭地坝,水源好,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适合发展香菇。
农村思想封闭,部分农民听说要种什么菇,开始反对,理由是“农民地当家,全靠粮养家”,当农民失去了种 粮食,吃什么。在耀灵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协调下,通过耐心细致做工作,协力村3组的社员同意出租部分。为让土地出租户放心出租,金家美预先支付一年的土地租金。
接下来,金家美开始为栽培蘑菇做准备,他与技术员吴叶乾跑到浙江去购买了20000元的菌苗。随后,又开始购买粉碎机、装袋机、烘干机等设备。
苦尽甘来.香菇第一人
在搭建菌棚期间,他和技术员吴叶乾不分白天黑夜守候鸭地坝的菌棚内,弯下腰来苦干,按照吴技术的现场要求,搭棚,配料、分袋、灭菌、接种、发菌等栽培技术。一干就是两个月多月,有时一天只休息三个小时。
“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来操作,一点儿都懒不得,手脚必须到堂,搞不懂的地方,现场问技术员老吴。”金家美告诉笔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报信菇”长了出来,而他也成了村里的种出香菇的第一人,引来很多村民观看。居住在附近的陈方太看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真的种出了香菇,眼红地说:“明年我也要种植香菇,希望你不要保守哟。”
在种植香菇的过程中,金家美不是一帆风顺,也有过失败的教训。刚开始接接菌种,按照浙江的接种时间,因而延误了避开高温天气,又没有掌握好菌苗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导致后期接种的菌床没有出菇。豆大的水泡出现在他的嘴角上,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赶紧请教技术员吴叶乾,分析原因,查找病根……最终全部长出香菇芽。
扩大规模.要做大老板
采访中得知,他从1个大棚扩展到3个大棚,从3个扩展到6个,香菇3万袋发展10万袋,从10万袋发展25万袋,从年收入8万元递增到现在的年增收80万,工人有原来的5人增加到现在的30人。
笔者随着金家美来到香菇基地,看到一袋袋长势喜人鲜香菇、齐全的食用菌栽培配套设施,俨然是一个非常规范化现代农业栽培基础景象。
金家美告诉笔者,也要学着做大老板,多雇上几个帮手,自己还年轻,累点无所谓。
“2011年我们成立了岐耀山菌业合作社,发展香菇种植户15户,种植香菇50万袋,产值达到500万元。”金家美地告诉笔者。
他说,“今年自己将规模扩大2倍,准备发展到50万袋,可解决60人以上村民就近务工,实现产值1000万元以上。 ”
这正是:岐耀山下金家美 打工返乡种香菇 规模扩大要做强 带动增收树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