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在早春暖暖的阳光中,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东边村的一片蘑菇棚里,传出阵阵笑声。“瞧这喜人的长势,我这心里甭提多兴奋!”菇农杨陈明一边采收新春首季蘑菇,一边向笔者表露着欣喜之情。
2010年下半年以来,杨陈明跟几位村民合资,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在东边村的一片空地上建起了12个半工厂化的蘑菇棚。
“半工厂化蘑菇设施栽培,一年可产四季蘑菇,以前传统的栽培方式一年就采一次蘑菇,现在的产量和效益都增加了。”杨陈明说,现在已采收的6个蘑菇棚里,平均每天可以采收500多公斤蘑菇,最高时可采1250多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7元来算,一天就将近有9000元的收入。
增产、增效又增了信心,杨陈明和他的伙伴在赤溪镇东边村的沃土上创造了一个增收新亮点。而这新亮点的背后,既有菇农们已有的经验技术,更有政府优惠政策的扶持。
据了解,2011年,蕉城区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78万元,用于补助蘑菇设施菇房建设、规模化基地建设、工厂化标准化基础设施配套补助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补助。在利好政策的扶持下,蕉城区食用菌产业频传好消息:成功引种银耳,填补蕉城区食用菌种植上的空白;引种白色真姬菇、银耳、竹荪等获得成功;120个半工厂化蘑菇棚全部建成……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蕉城区食用菌总产量15257吨,总产值11947万元,首次实现总产值突破亿元的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