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 日前,“香菇之乡”磐安县与陕西省合阳县达成协议,利用合阳县每年修剪下来的苹果树枝条等废旧原料,建设年产1000万袋香菇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这是磐安县继在东北建立食用菌生产基地后又一次食用菌产业转移。经过两次转移,一年就能使磐安的2.5万立方米阔叶林得到有效保护。
磐安是我国最大的食用菌鲜菇出口基地,食用菌产业形成已有15年,规模一直稳定在4500万袋左右。当地农民通过生产食用菌鼓起了钱袋子,但也对当地林业资源构成了威胁:一袋香菇一般要用木屑0.7公斤,全用当地的杂木做原料。香菇业发展之初,当地及周边地区阔叶林曾一度遭到严重破坏。
“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来发展食用菌生产”。近年来,磐安县一直在努力寻找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点。当地政府积极引导菇农购进木制品的边角料加工成木屑后生产食用菌,同时对食用菌品种进行调整,从原来生产木腐菌为主改为木腐菌和草腐菌并重。近年来,巴西菇、杏鲍菇、蘑菇等草腐菌占了全县食用菌产量的1/3以上。另外,改良灭菌灶,原来2000袋香菇灭菌需要300公斤木柴,现在全部改为烧煤。当地政府还积极鼓励磐安食用菌生产企业走出去,到东北、西北等地利用当地废旧原料建立生产基地。
通过近几年持之以恒的有效保护,磐安县森林覆盖率已由原先的64%上升到74.6%,成为著名的“浙中绿谷”。现在,磐安境内99%的河流水质全年达到一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始终达到一类标准。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磐安县招商引资的一张“王牌”。众多投资者被这里的青山绿水所吸引,纷纷来到磐安投资兴业。磐安县围绕生态环境优势,包装投资项目,与义乌等发达县市较好地实现了项目对接。去年下半年至今,仅义乌业主在磐安的投资额就达2.5亿元。 (报道组 杨云良 陈一波)
金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