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柳州市农业生产现场会上获悉,随着新兴产业食用菌的大力发展,今后柳州市场上四季鲜菇品种都丰富,价格也将更稳定。
食用菌生产是柳州市“十二五”菜篮子惠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日,在柳城县太平镇的两家新投产的食用菌生产企业,记者看到工厂化的生产方式、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已经运用到食用菌生产中,通过大棚控温、控湿可以生产反季节的多个品种食用菌,还能进行鲜菇加工。柳州市农业局局长温承全表示,从去年开始,食用菌生产一改此前柳州市食用菌生产的自留状态,进入了规模化生产的大跨步阶段。
这一大跨步是随着食用菌龙头企业进驻柳州后带来的。据介绍,近年来,柳州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福建等食用菌生产发达地区的企业开始进驻柳州,去年在柳投产的几家大型食用菌生产企业,目前已经带动当地食用菌生产向产业化发展。据统计,去年柳州全市食用菌生产面积达850万平方米,产鲜菇11万吨,总产值达4.4亿元。发展最快的柳城县,生产面积占全市的42%,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0%以上,成为柳州市食用菌生产规模第一大县。
“十二五”期,柳州市农业部门计划把食用菌产业打造成继桑、果、茶之后的又一个新兴产业。到2015年,全市食用菌规模计划发展到1500万平方米,中长期目标是2000万平方米。产业发展以柳城县、鹿寨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为龙头,在品种上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着重打造柳城县蘑菇、香菇、木耳产区,鹿寨县香菇、秀珍菇、巴西菇产区,融水县灵芝等珍稀食用菌产区,其他县区也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届时,柳州市场上的食用菌品种将会四季都丰富,价格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