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马玉香:药渣制菇成蘑菇大王


    【发布日期】:2012-03-06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刘震 殷学金
    中药渣日“产”蘑菇2000公斤
    马玉香在传授蘑菇栽培技术。

       马玉香是胶州市胶东办事处罗家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今年50岁,提到她胶东街道可谓无人不晓,因为她是全市首屈一指的蘑菇种植带头人,远近闻名的蘑菇栽培大王。马玉香搞食用菌栽培已有24年的历史了,她的食用菌栽培基地被评为青岛“优质食用菌示范基地”。在马玉香24年的“蘑菇人生”中,最,占据了当地市场的半壁江山。

       偶然发现药渣能制菇
            3月3日,记者走进了“蘑菇大王”马玉香的食用菌栽培基地,她告诉记者,这个基地是2002年建起来的,有4个1300平方米的蘑菇棚,在胶州市算是比较大的了。“当初我们创业的时候可不是这样 。”马玉香表示,她和丈夫刚开始种蘑菇的那几年非常辛苦,而且收益不大,直到她发明了“中药渣制菇”法。
      “那是十几年以前的事情了。”一次,马玉香生了一场怪病,去医院怎么治也治不好,便找了个中医,一连吃了十几天的中药才康复。病是好了,可是马玉香发现这十几天下来攒了不少药渣,“我当时就想,这东西能制蘑菇吗?”马玉香告诉记者,随后她便进行了尝试,还真行!

      药渣无害蘑菇更营养
      后来,马玉香又去咨询了农业专家,检验了生产出的蘑菇并没有危害,从此“中药蘑菇”的品牌便让马玉香和丈夫的事业一发不可收。
      对于用中药渣制蘑菇,市食用菌工作站的专家表示,以中药渣为原材料的蘑菇不但无害反而更有营养。“中药蘑菇”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一般蘑菇明显高出很多,另外还增加了糖分。
      在他们的事业低谷期,马玉香和丈夫一起早起晚归,查资料、蹲大棚,攻克技术难题,栽培的夏季反季节蘑菇获得成功,填补了胶州市夏季食用菌空白,成为市场超市的抢手货,价格也比基地季节菌类产品高两到三倍。由于她的食用菌基地管理科学,品种多样,每天有2000公斤的食用菌出售,在当地市场及各大商场占了半数以上的份额,年收入20万元以上。

      为制菇四处“拜师”
      虽然现在的“蘑菇大王”称号可以说是远近闻名,但是马玉香创业的历史可谓艰辛无比。1988年,马玉香和丈夫一起迷上了蘑菇栽培这一行。为了熟练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她报名参加了绿色证书和农民技术员培训,甚至到省农科院培训。她还订阅了有关食用菌栽培的书刊潜心学习,并且跑到高密、菏泽等 6处地方“拜师学艺”。最终,马玉香将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长年在大棚里摸爬滚打,熟练掌握了平菇香菇金针菇、荣树菇、灵芝等食用菌栽培技术。

      收徒200余人
      在自己富裕了以后,马玉香与丈夫组织成立了胶州市食用菌协会,并且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无私地献给了乡亲。“有些外地来学种蘑菇的人,我们就让他吃住都在我们家,这样方便一些。”除了管吃管住,对一些家庭困难的养殖户马玉香还半价供应菌种。十几年的时间,马玉香就教出了200多个蘑菇栽培户,“我的技术都是跟别人学来的,为什么不能教给别人呢?”马玉香笑着表示,传授点经验给乡亲们是理所当然的。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