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红光生态农场的大棚内,由茭白废草制作的一万个菌棒正在集中繁殖,预计到4月中旬可上市销售。
茭白草繁殖食用菌,是红光生态农场去年研究开发的一个新项目。长期以来,河姆渡镇的茭农习惯把收割后的茭白草散摊在道路两旁,或者干脆在田里焚烧,既影响道路畅通,又造成空气污染。能不能变废为宝?红光生态农场的负责人动起了让茭白废草产生经济价值的脑筋。经过多方咨询和查阅资料,再反复做试验,技术人员把茭白废草晒干粉碎后,制作成菌棒,在大棚里进行集中繁殖,待菌棒发白后,再分散到若干个小棚里,3个月后就产出了又鲜又美的猴头菇和姬菇。这一成果经上级主管部门验收,质量完全合格,拿到市场上出售,行情也十分看好。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该农场从今年起增加了投入,进行规模繁殖,预计亩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
河姆渡镇农办负责人说,利用茭白废草繁殖食用菌,既提高了茭白废草的经济价值,又有效保护了农村周边的环境卫生和道路安全,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