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科技带人们走进了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告别传统的春耕备耕方式,把互联网当成了种地的“高参”。通过网络来探求农产品市场行情,学习研究新品种、新技术,农民们“网上备耕”,获益匪浅。这些天,平湖农民曹爱珠就尝到了“网上备耕”的甜头。
曹爱珠是平湖市新埭镇旧埭村一名普通的农民,可认识她的人都知道,曹爱珠很不简单。嘉兴市“十佳优秀创业女性”、平湖市“十佳巾帼创业明星”、浙江省科技示范户、平湖市“雪花产业园”的当家人,仅这几个头衔就足以让人刮目相看。很多人好奇,一名种蘑菇的农村妇女,她是靠什么出奇制胜的呢?她的答案很简单:网络、科技。
自从接触了互联网,曹爱珠几乎每天都会忙里偷闲,搜索、浏览各地有关蘑菇种植的网页,学习大棚种植技术,了解市场行情,落实蘑菇销售业务。
这几年,曹爱珠的蘑菇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5万平方尺左右。为了探索“科技兴菇”之路,她通过网络招聘了一名专业科技人才,实施蘑菇种植科技化,提升了蘑菇产出的质量和品质。她种植的“雪雷”牌鲜蘑菇多次获得浙江省农博会金奖,“雪花产业园”也被列为浙江省农科院的食用菌中试基地。
近段时间,连续的低温天气致使蘑菇出产不是很高,可曹爱珠的基地每天仍有近500公斤的鲜蘑菇采摘上市,以每公斤11元左右的价格销售到了上海、江苏等地的各大市场。“我每天都要上网查看上海江杨、江桥等市场的行情,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定下批发价格,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自身效益。”曹爱珠告诉记者,要卖一个好价钱,把握各地的市场行情是关键。
为了搞好销售,做大做强蘑菇产业,曹爱珠还联合几个同行业的姐妹在上海建立了蘑菇销售批发点。“今年春节前,我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发布了蘑菇基地规模、质量等(信息),现如今,来咨询、购买蘑菇的顾客越来越多了,我基地种植的蘑菇真是供不应求。”曹爱珠兴奋地说,她依靠科技种蘑菇,提高了产量,保证了质量,依靠科技卖蘑菇,则扩大了销路,打出了品牌,“科技真是个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