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金针菇的采摘期,两批共采摘30万棒菌棒,产量估计在6万多公斤。”近日,石门陆家庄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陆惠强正忙于金针菇采摘,虽然今年的市场行情没有往年好,但是稳定的产量还是让人欣慰。
新鲜是菌菇品质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如何让市民在最短的时间内吃到新鲜的菌菇,是合作社工作人员努力的目标。
2009年,陆家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西岸菌业专业合作社联合共建了陆家庄食用菌基地。基地占地100亩,项目总投资达420万元,从2009年11月投入至今,年生产食用菌菌棒200万棒,产秀珍菇525吨,金针菇100吨。此外,还有部分桑枝黑木耳,极大地带动了陆家庄村的农业生产,丰富了村里的产业类型。
记者发现基地内接种区、制棒区、设备仓库、大棚、冷库等区域划分明确,从收购梨树条和桑枝条,到枝条粉碎,再到拌料制包、菌种培育、采摘、包装,形成了一条成熟的工厂化生产线。
走进金针菇的生长大棚,一片白茫茫的金针菇正等着工人采摘。该大棚的承包户费建龙告诉记者:“现在采摘的是第二批金针菇,第一批的卖相和质量比这一批更加好。”据了解,因为天气比较寒冷,采摘下来的金针菇无需放置到冷库保鲜。但为了保证上市的新鲜度,基本都是在采摘当天就直接运送到嘉兴、杭州的农贸批发市场。
那么在炎热的夏天,基地会用什么方式保持菌菇的新鲜度呢?西岸菌业专业合作社社长童建华告诉记者,一般6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秀珍菇的采摘旺季,基地有10台移动式空调在13个大棚中调节温度,秀珍菇采摘下来20分钟内必须进入冷库,让菌菇所含的活性成分进入休眠状态,保证其新鲜度。据该负责人介绍,除了采摘之后的保鲜工序,菌菇在装袋出货的过程中也要保证其品质不受汽车运输的影响,所以会用专门的泡沫箱子存放。
“采摘下的鲜菇,2个小时后就可以上杭州市民餐桌,3个小时后上上海市民餐桌,保证了菌菇的新鲜。” 童建华解释道,“在菌菇上市旺季,采摘下来的菌菇放置冷库降温,然后用专业运输车直接运往杭州、上海的经销商处,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端上市民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