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介平; 刘培贵;
【Author】 ZHANG Jieping;LIU Peigui;Key Laboratory of East-Asian Plant 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Haiy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enter,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机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东亚生物多样性与植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海盐工程技术中心;
【摘要】 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野生食用菌市场上,一类与印度块菌复合群(Tuber indicum complex)形态相近的黑块菌,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此种"黑块菌"即为以前在我国曾报道记载过的夏块菌(T.aestivum)。2009年,笔者采到其子实体,通过形态学及nrDNA-ITS序列的比对和分析,发现中国的夏块菌与欧洲夏块菌不是同一个种,为姊妹种关系,并命名为中华夏块菌(Tuber sinoaestivum)。在本文中,笔者对其生态环境包括土壤、海拔、共生树种、地理分布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华夏块菌主要发生在海拔1800~2800m的亚热带针叶林下的弱碱性(pH 7~8)、疏松钙质的土壤中,与华山松(Pinus armandii)形成菌根,为共生关系。在云南大理、丽江、保山、昭通等地野生菌市场时有发现其踪迹;但迄今为止,仅在四川省境内的会东县采集到自然状态下的子囊果;故而,其自然地理分布情况不详。 更多还原
【关键词】 中华夏块菌; 土壤特性; 共生树种; 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