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锡琎;郭英兰;刘华国;
【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北京;康定;
【摘要】五十年代以来,小麦白秆病先后发生于我国的四川、青海和西藏的高寒地区。由于是一种摧毁性病害,很快受到有关方面的研究,测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并推广,从而限制了该病的扩展和危害。但在病原菌方面,过去国内一些研究者虽先后几经研究,不仅未能获得统一的学名且有错误的鉴定。因此,有必要再研究,以便正确地识别此菌的分类位置。作者据川、青、藏高原收集到的该菌标本及培养物切片和染色进行镜检,观察到小麦白秆病菌的产孢结构是瓶梗型的,确实应隶属于壳月孢属(Selenophoma)内,并以此菌的形态特征也不同于壳月孢属内的其它种,因而认为是一新种——小麦壳月孢(Selenophoma tritici sp.nov.),文中对新种作了形态特征的汉文和拉丁文描述和附图。此外,还阐明了现代半知菌类分类中产孢细胞的特征的重要性。模式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关键词】壳月孢属;小麦壳月孢;小麦白秆病病原菌;假壳针孢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