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尚衍重;
【机构】内蒙古林学院;呼和浩特;
【摘要】<正> 落叶松枯梢病是落叶松林内最危险的病害之一,分布于日本和中国,两国均将其列为检疫对象。该病最初在1938年发现于日本的北海道。发现该病的龟井专次和井上元则认为是一种新病害,病原菌也可能是一个新种。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研究中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沢田兼吉从台湾回到日本,从事东北地区针叶树上真菌的研究。他在青森、宫城和福岛等地收集资料过程中,又见到本病,病原菌于1950年作为新种发表:Physalospora laricina Sawada,但描述不详细,图也特别简单。一些重要性状,如子囊是单壁还是双壁,是束生还是排生,均未指明。该病在日本蔓延很快,到1961年,许多地区均有发生,仅北海道受害林地即达7.5万公顷,菌圃中损苗可达数十万到一百多万株。因此,引起日本林病界的重视,组织力量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