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国云;王克荣;周而勋;
【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系!南京 210095;
【摘要】采用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方法,从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parasitica的18种酶体系中筛选到9种分辨率高的同工酶。对同工酶的检测结果表明,在中国的北京、辽宁、江西、福建及意大利、美国、日本共7个群体的115个栗疫病菌菌株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X)、细胞色素氧化酶(CCO)、乙醇脱氢酶(A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单态性;α-酯酶(α-EST)、β-酯酶(β-EST)、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为多态性,分别具有10、7、3、3种电泳表现型。通过9种同工酶的凝胶电泳分析,对栗疫病菌的群体结构进行了比较。中国地区4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较大,与美国、意大利、日本群体间的相似性较小;美国、意大利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较大,且它们与日本群体间的相似性大于与中国各群体间的相似性,这一结果表明美国的栗疫苗可能是从日本传人的。病菌群体的遗传变异率为of60,其中83.1%由群体内的变异引起,16.9%由群体间的差异引起。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值为246。
【关键词】栗疫菌;同工酶;群体结构;基因流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370458;
【分类号】S43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