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志辉 朱杰华 张凤国
【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保定071001
【摘要】应用AFLP分子标记检测了我国部分马铃薯主要产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不同地区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在200对引物组合中,利用6个菌株筛选出12对多态性好、带型清晰的引物组合。利用这12对引物组合对1997-2002年间采自我国黑龙江、河北、四川和云南4省的50株菌株进行了PCR扩增,共扩增出92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标记530条,占57.5%。利用NTSYSpc软件中UPGMA算法构建了我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亲缘关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与病原菌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交配型、生理小种和对甲霜灵的抗性无明显的相关性。用POPGENE软件计算了各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结果表明我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不高,不同地区种群间分化不明显。
【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C2007000463); 河北农业大学重点科技项目(No.9816);
【关键词】致病疫霉; 分子标记; 遗传变异; 群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