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献 » 《菌物学报》 » 2009年 » 第四期 » 正文

    斑玉蕈低温胁迫下菌丝体酶活变化及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发布日期】:2019-01-04  【来源】:菌物学报
    作者:胡开辉 黄桂英 颜松 庄燕煌 危秀芬 朱海潇
    机构: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采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比较最适温度和低温胁迫条件下斑玉蕈菌丝体蛋白质组的变化,寻找与低温胁迫紧密相关的差异蛋白,图谱分析有26个差异表达的蛋白,MALDI-TOF-MS/MS鉴定和数据库检索有14个蛋白得到初步鉴定,其中肌动蛋白、微管蛋白是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蛋白酶体和乙酰乳酸合酶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ATP合成酶、转醛醇酶、甲酸脱氢酶、1,5-二磷酸羧化酶参与细胞内的物质与能量代谢;鸟苷酸结合蛋白、14-3-3蛋白参与信号转导调控;新生多肽相关复合物可能参与细胞分化、发育的调控。说明斑玉蕈在低温胁迫下的调控可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多蛋白和酶参与的过程。通过酶活测定发现,低温胁迫下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都在最初的9h内上升较快,且均高于对照,之后开始逐渐下降,丙二醛(MDA)含量也在12h内保持上升,之后略有下降,说明低温胁迫下斑玉蕈细胞膜受到一定伤害,但斑玉蕈对一定范围内的低温有很强的适应性。
    基金:福建省发改委农业“五新”推广项目[No.(2008)1119];
    关键词:低温调控; 差异蛋白; 保护酶;
     
     
    [ 文献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献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