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娜 陈名君 黄勃 李增智
【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微生物防治省重点实验室
摘要: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安徽琅琊山自然保护区和牯牛降自然风景区引起蜘蛛流行病的紫色野村菌Nomuraea atypicola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筛出的9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17条带,多态性比率高达94%。ISSR扩增结果显示:22株紫色野村菌之间的遗传分化较大,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为0.48-0.88,平均为0.71。UPGMA方法构建的系统树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0处,22株紫色野村菌按照两个自然保护区明显分为2大类群。第一大类是分离自琅琊山不同蜘蛛的10株菌株,其种群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4。第二大类是采自牯牛降不同蜘蛛的12株菌株,其种群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6。种群内的遗传相似性虽高于种群间的遗传相似性,但未见两株菌株的ISSR指纹图谱相同或高度相似。这表明,不管是在琅琊山还是在牯牛降,紫色野村菌的两个种群均无优势的流行菌株。两地的蜘蛛流行病都是由高度异质的紫色野村菌种群造成的。紫色野村菌的菌株遗传相似性和地理来源相关而和寄主无关。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770008);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No.200503644001);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o.05-0560); 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No.08040106902); 安徽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No.TD200708);
关键词:蛛生真菌; 虫生真菌; 分子标记; ISSR; 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