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献 » 《菌物学报》 » 2010年 » 第四期 » 正文

    牡丹腔孢叶斑病及其病原物的共无性型


    【发布日期】:2019-01-10  【来源】:菌物学报
    【作者】赵新兰 李宁 刘爱新 刘会香
    【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摘要:牡丹腔孢叶斑病于2007-2008年在山东省菏泽、济南、泰安、肥城等地牡丹上普遍发生,除危害牡丹叶片外,也发生于枝干上,在病枝上形成边缘褐色、中部灰白色的病斑,病斑绕茎可致枝条干枯,于病部形成稀疏的黑色扁平状子实体;叶片上病斑黄褐色,圆形至长圆形,直径10-35mm,具褐色至黄褐色相间的同心轮纹,于其上形成橘黄色至橘红色子实体。叶斑上的病原物载孢体盘状、有柄,为Hainesia lythri;病枝上的病原物载孢体为封闭的半球形结构,显示Pilidium concavum的典型特征。两种载孢体中形成的产孢细胞及分生孢子形态一致。分别从多份牡丹病枝、叶上分离获得的7株和21株分离物,在培养性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等方面基本相似。依据上述特性及部分分离物的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将山东牡丹叶斑上的病原物鉴定为Hainesia lythri,病枝干上为Pilidium concavum。二者是同一病原真菌的共无性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项目“林业微生物菌种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No2005DKA21207-19);
    关键词:牡丹腔孢叶斑病; Pilidium concavum; Hainesia lythri; 鉴定;
     
     
    [ 文献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献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