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邦平 陈俊愉 张启翔 郭良栋 黄耀坚 王增福
【机构】厦门市园林植物园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应用巢式PCR并进行梅根系与根围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ihizal fungi,AMF)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的差异比较,研究梅共生AMF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从18个梅品种的30个根围土壤样品中有28个样品获得纯化的DNA片段,占样品数93.3%,样品平均多态性位点数为6.5个,Nei’s基因多样性为0.3559±0.1382,Shannon信息指数为0.5299±0.1676。与梅根系AMF DNA多态性比较,根围土壤的平均多态性位点数明显较多;且根系AMF的DNA多态性位点绝大多数存在于土壤AMF的DNA多态性位点中,表明根系内AMF是由土壤AMF发育而来;根系与根围土壤AMF DNA的聚类均与梅品种群、品种关联性不强,表明AMF对宿主梅品种或品种群没有特异的共生关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006); 厦门市科技项目(3502Z20072010,3502Z20112004)~~;
关键词:巢式PCR; 丛枝菌根真菌;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