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登杰 王海鸿 张桃 雷仲仁
【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同一种虫生真菌的不同菌株对于特定昆虫宿主的毒力可存在显著差异,真菌在昆虫体内的生长能力不同可能是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为了探讨真菌在宿主体内的生长动力学与其毒力的关系,本研究用生测法测定了3株球孢白僵菌(GZGY‐1‐3、SCWJ‐2、WLMQ‐20)在高剂量(1×108孢子/m L)和低剂量(1×106孢子/m L)下对烟粉虱4龄若虫的毒力,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真菌在宿主体内的拷贝数进行了定量,用荧光显微方法观察了白僵菌侵染烟粉虱的过程。生物测定实验结果显示:不论在高剂量还是低剂量下,菌株GZGY‐1‐3杀死烟粉虱所需的时间最短(在高剂量和低剂量下LT50分别为2.29d和6.10d),其次是菌株SCWJ‐2(LT50分别为3.03d和7.38d),菌株WLMQ‐20所需时间最长(LT50分别为4.13d和9.39d)。对于同一菌株,其高剂量下的毒力显著高于低剂量下的毒力。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显示,接触高剂量孢子后烟粉虱获得的孢子数远远高于接触低剂量时的孢子数。接种后,每一菌株和每一剂量下的真菌生长都表现出一个相似的模式。在接种24h后,真菌细胞数量显著下降,在接种后24–48h之间是一个简短的恢复阶段,接种48–72h后是真菌的细胞数略有净增长的稳定时期,在宿主死亡前后的阶段,真菌数量急剧增加,与接种后最初24h相比高了近1 000倍。然而,尽管它们的生长模式相似,但是却存在着量上的差异,由致病性强、剂量高的菌株侵染的昆虫体内的最终真菌菌体数高。荧光显微技术观察到的白僵菌对烟粉虱的侵染过程证实了定量PCR的结果。这些结果说明菌株间毒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真菌生长动力学的量化差异所决定的。
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19-02);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25-B-07)~~;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 烟粉虱; 生长动力学; 毒力; 定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