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红艳 万鲁长 黄春燕 姚强 李瑾韩 建东 杨鹏 宫志远
【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废弃物基质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选育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Dicks.)Gray]优良菌株,对收集的21个菌株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5.157%;利用这三个主成分值进行系统聚类,在欧氏距离为19时,可把21个灰树花菌株分成4类,其中第一类包括G-6(金乡灰树花)、G-11(灰3)、G-12(灰4)、G-17(灰树花GF54)、G-18(庆灰151)和G-19(庆灰152)6个菌株,其子实体朵型大、菌盖小、产量高、颜色深、多糖含量高,为主成分综合得分和排名前6位,综合性状表现好,可作为品种选育的优良材料。
基金: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2015YQN36);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CXGC2017A01);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2014LZ028);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0);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建设项目(SDAIT-07-01);
关键词:灰树花; 农艺性状; 多糖;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