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安
云南思茅地区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665000
【中文摘要】 <正>牛肝菌是一种著名的药、食用真菌,据报道,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调整体液免疫,降低机体耗氧量,增加血红蛋白载氧能力,降血脂,提取物对肉瘤S-180抑制率为80%,对艾氏腹水癌抑制率为70%。国内外市场很畅销,但由于栽培难度大,目前还未能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获得子实体。本文是笔者对牛肝菌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和菌核产生特征的初步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一)菌丝培养 取新鲜健壮子实体,表面用0.1%升汞液消毒,挑取菌柄顶端内部组织,接入PDA斜面培养基上,在20~25℃培养箱中培养,20天后长满斜面,再转接于完全培养基(蛋白胨2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葡萄糖20g,水1000ml)斜面上,置20~25℃的培养箱内培养,15天左右长满斜面。 (二)菌核培养 采用10种培养料配方进行培养试验。①松木屑78%,米糠20%;②杂木屑78%,米糠20%;③稻草78%,米糠20%;④半腐叶39%,杂木屑39%,米糠20%;⑤松木屑39%,腐殖土39%,米糠20%;⑥杂木
【文献出处】 食用菌,Edible Fungi,编辑部邮箱,1994年05期 【DOI】CNKI:SUN:SIYJ.0.1994-0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