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
福建省清流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中文摘要】 <正> 茯苓菌核的主要病害为烂腐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菌核表皮有病灶与破口,病区菌核先是变黄,进而萎缩,流出黄色粘液,菌核畸型。它常导致茯苓大幅度减产并失去药用功效。苓农将茯苓菌核的烂腐病称之为茯苓的“麻风病”。可见该病的严重性与危害性非同一般。使茯苓农蒙受巨大损失。过去,将烂腐病简单看作是由于排水不良或收获过晚引起的。这显然是不全面的。据笔者多采到苓伤破土挖苓观察后发现,引起茯苓菌核烂腐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引种后,复土不够厚,特别在茯苓菌核形成或始期,遇到气温忽高忽低,加上多雨潮湿又排水不良,使茯苓先产生生理性病害。这时加上菌核
【文献出处】 中国食用菌,Edible Fungi of China,编辑部邮箱,1990年01期 【DOI】CNKI:SUN:ZSYJ.0.199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