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洁; 王鹤; 孟楠; 石理鑫; 王林华
辽宁省农科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 辽宁省农科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 辽宁省农科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 辽宁省农科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 辽宁省农科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 116024; 116024; 116024; 116024; 116024
【摘要】<正>我所经过多年研究,人工驯化栽培蛹虫草获得成功,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但在生产实践中,我们遇到了一个普遍性的难题,就是蛹虫草菌种的遗传变异显著,优良性状不能完全稳定遗传,且极易老化或退化。一般来说,从野生蛹虫草菌株中分离的一个较好菌株,幸运的话可能会使用1~2年,保持优质高产。但通常是使用半年左右,甚至是传种几代后菌种就严重退化,表现特征是不长或只长出极少量子实体,而且质量极差,给批量栽培带来极大的风险。为了降低这种因菌种退化而带来的风险,我们在菌种复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适合于蛹虫草菌种复壮的较好方法。现介绍如下,供广大同行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①菌株cm-A,由本实验室提供。②培
【文献出处】 食用菌,Edible Fungi,编辑部邮箱,2006年02期 【DOI】CNKI:SUN:SIYJ.0.2006-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