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翠; 崔晋龙; 刘磊; 范黎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100037; 北京100037; 北京100037; 北京100037
【中文摘要】 珍稀食药用菌羊肚菌的营养生理、人工栽培一直受到菌物学学术界、食用菌工作者和栽培者的关注,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其中引起争议的焦点是羊肚菌的营养方式以及菌核的形成及其作用。有学者认为羊肚菌菌核的发生是子实体形成的必要前提,但在野外采集时很少见到菌核,实验室研究的菌株也并非全部产生菌核,羊肚菌是否形成菌核可能与羊肚菌种类、菌株有关。此外,不同的羊肚菌菌株形成菌核的条件也不尽相同;羊肚菌的营养方式一直被认为是腐生型,但近年来一些实验结果表明羊肚菌能够形成前菌根或菌根结构,越来越多的试验证明羊肚菌可能兼有腐生型和菌根型两种营养方式。
【中文关键词】 羊肚菌; 菌核; 营养方式
【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5072006);;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00KJ-096)
【文献出处】 食用菌,Edible Fungi,编辑部邮箱,2008年02期 【DOI】CNKI:SUN:SIYJ.0.2008-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