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谦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省级食用菌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摘要】<正>花菇菌棒之所以会出现不出菇、出菇过多或过少、菇体过小或过大等一系列问题,多半是因为菇农忽视了菌棒出菇前的生理状态,包括菌棒基质含水量、转色和零星菇蕾的发生状况,菌棒刺孔的通气管理、排场上架时间与方式失当等。代料花菇菌棒安全越夏后,进入了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如何让这些已安全越夏的菌棒出好第一潮菇,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周期的花菇产量高低和质量优劣,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管理工作。许多菇农把首潮菇称为“领队菇”。而在这“领队菇”发生之前,还有一个出菇前的管理工作迄今尚未引起技术人员和菇农的足够重视,致使后期不论采取何种催蕾方法,仍会出现菇木不出菇、出菇过多或过少、菇体过小或过大等一系列问题。1出菇前管理出菇
【中文关键词】 花菇; 香菇; 食用菌; 代料栽培; 领队菇; 出菇前管理
【文献出处】 浙江食用菌,Edible Fungi of Zhejiang,编辑部邮箱,2009年04期 【DOI】CNKI:SUN:ZSYC.0.2009-04-009